东南亚数个国家原本努力打造取代中国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但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激消费需求减弱,让这个趋势起了微妙的变化。

由于地缘政治紧张,及制造业成本较低的推动,全球服装和鞋类大企制造商,一直在把供应链移出中国;然而,如今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加上消费需求也减弱了,许多企业发现寻找替代生产中心也面临着挑战,以致一些企业又把生产链重新搬回了中国。

鞋类品牌Bata Group可持续发展全球负责人马吉尔说,在中国,整个生态系统已建立几十年,非常成熟,不只确保有竞争力价格,大规模生产也提供难以复制的稳定质量,所以放眼望去,暂时没多少个地方,能像中国这样兼顾质量、数量和价格。

《彭博社》采访了服装制造商和工厂业者,也呼应了马吉尔的观点。有中国服装厂业者表示,即使曾经在越南河内开启新生产线,付给员工薪水比中国低,但是海外客户发出的订单非常少,所以只好离开越南,把重心重新放回广州,所以,核心问题还是需求疲软。

此外,在柬埔寨经营牛仔裤生产线20多年的广东服装厂老板说,在过去10年,最低工资水平提高,利润率也跟着越来越薄。

同时,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认为, 这类回撤可能会导致中国制造商,向越南、泰国等等亚洲邻国所投入的18亿美元一部分资金打了水漂。

尽管如此,东南亚也不是失去了所有,中国抵制日本水产进口,恰恰为东南亚制造了新商机。

根据日本《共同社》引述熟悉水产行业的贸易人士透露,福岛第一核电站处理水排海后,中国政府持停止进口日本水产品,因此,那些专门加工日本扇贝中国水产企业,有意把加工据点转移到东南亚,包括泰国等国家,最快今年内就会启动。

此外,中国企业也受到政府禁运措施影响,必须有应对方案,所以要把这些没办法出口到中国的扇贝,转而出口到东南亚,这样一来就可帮助缓解日本渔业受到的打击。

海产那么多,为什么偏偏是扇贝?根据日本农林水产部数据,去年面向中国的农林水产品和食品出口额,按照种类来看,扇贝排在第一,高达467亿日元(大约15亿令吉)。

(新闻综合整理自《星洲日报》《南洋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