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州日前通報一宗传播链中两人在无接触下,在同空间仅共处14秒被染疫的新聞,引起广大民众关注,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冯子健指出,14秒并非衡量疾病传播速度的指标。
他举例,如果人与人之间出现有效接触,比如说一个感染者和一个易感者相遇,感染者打个喷嚏或者咳嗽,喷溅出来的带有病毒的飞沫,距离易感者比较近的话,刹那间就可导致另一个人感染。
冯子健近日受访时也谈及Delta变异毒株。“Delta病毒在印度和在英国传播中,其致病性有所增强,意味着感染者里有症状人群的比例增加;同时,青少年感染者的比例似乎有所上升。”
他说,Delta病毒与既往毒株导致的临床症状没显著差别,都是人们较为熟悉的一些感染症,如发烧、干咳、乏力等。
询及Delta病毒是否成为全球主要的流行毒株,冯子健认为极有可能,因这种变异毒株的传播能力和传染性的增强是有利于病毒生存及播散,所以下一阶段它的传播范围可能会越来越广。
他解说,新冠病毒属于mRNA病毒,本就容易发生基因突变,加上整个病毒进化、生态学的角度看,这也是病毒的一种选择性进化。
“它总是能够选择出那种有利于自身生存和自身繁衍的一些特征,在变异之后保留下来。”
他说明,变异毒株传播速度快的特点,主要是指从有效的暴露、感染到出现临床症状、发病的速度,发病的时间变短。
“变异毒株传播的间隔相对于过去的流行毒株,平均潜伏期缩短了一两天,速度也相应快一些。”
针对现有疫苗对Delta病毒的防护力,他则指出,不少国家都使用现有疫苗的中和抗体,来中和Delta变异毒株。国外一些报道,中和效果是有所下降,有的报道是3倍下降,有的是4倍下降,而保护性指标会有百分之几到10%的下降。
“比如说像mRNA病毒,它的保护效力似乎从原来的百分之九十几,下降至百分之八十几。”
他也说,中国的两种灭活疫苗进行了中和抗体的中和效力比对,也发现中和的效力有所下降,但是仍是有保护的。
他以此次广东疫情为例,举凡打过疫苗的感染者都没有发生重症。
他认为,应对变异毒株除了要更严格执行防疫措施及加速接种疫苗外,也需改进疫苗研发工作,这包括:
1.生产第二代疫苗
希望能够生产一种可应对各种变异毒株的疫苗,唯研究路线复杂,研发成功的时间也有巨大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