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厚生劳动省表示,6月和7月在日本机场进行冠病检疫时,查到2个感染新变种病毒株Mu病例,两位感染者分别来自阿联酋(UAE)及英国。

日本机场检疫查到的两个感染Mu变异株的病例当中,其中一例是6月26日从阿拉伯联合大公国(UAE)抵达日本机场的一位40多岁女性,另一例是7月5日从英国抵达日本机场的50多岁女性。两人都是无症状但体内带有病原体。

日本厚生劳动省表示,将与各国政府、世卫组织、专家等合作,关注各国的感染情况,努力做好防疫工作。

因世卫正在监控Mu变异株,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把至今的检查结果重新做统计及公布。

世卫8月30日表示正在监控新变种病毒株Mu,将Mu变异株列为“需留意变异株”(variant of interest),警戒层级低于具高度传染力的Delta变异株; Mu变异株是今年1月首度在哥伦比亚被发现。

根据世卫,自从首次发现后,Mu变异株在全球的盛行率事实上已经下降,然而在哥伦比亚(39%)和厄瓜多(13%)的盛行率持续上升。

Mu变异株占全球所有感染案例不及0.1%,但美国和欧洲部分地区也传出案例。

世卫组织目前辨识出4种“高关注变异株”,包括目前在193个国家现踪的Alpha,以及在170国出现的Delta。另有包括Mu在内的5个“需留意变异株”。

5个需留意变异株:

  1. Eta变异株,2020年12月首次在多国发现
  2. Iota变异株,2020年11月首次在美国发现
  3. Kappa变异株,2020年10月首次在印度发现
  4. Lambda变异株,2020年12月首次在秘鲁发现
  5. Mu变异株,2021年1月首次在哥伦比亚发现

 

巴西研究:毒蛇毒液可抑制病毒繁殖力  迈向研发抗冠病药物

学期刊《分子》(Molecules)本月刊登的一份研究报告说,巴西研究人员发现当地矛头蝮蛇(jararacussu)的毒液分子,可抑制在猴子细胞中新冠病毒的繁殖能力达75%,这可能是迈向研发抗新冠病毒药物的第一步。

翻摄自《路透》

该研究作者Rafael Guido指出:“我们能证明蛇毒里的这种成分可以抑制病毒里一种非常重要的蛋白质。”

根据参与研究的圣保罗州立大学发表的声明,研究人员接下来将评估,这种分子在不同剂量拥有的效力,以及能否一开始就阻止病毒进入细胞,希望能用人体细胞进行测试,但没有给出时间表。

该分子是一种胜肽或氨基酸链,能与对新冠病毒复制至关重要的酶连结,而不伤害其他细胞;这种以抗菌特性闻名的胜肽,可在实验中合成,毋需捕捉或饲养蛇。

矛头蝮蛇是巴西的大型毒蛇,体长可达2公尺,生活在大西洋沿岸森林的海岸,也能在玻利维亚、巴拉圭和阿根廷找得到。

 

吁富国本月暂打追加剂  谭德塞:让穷国先打第一剂!

世卫总干事谭德塞呼吁,全球至少在这个月暂停为民众施打第三剂新冠疫苗,让穷国有机会为其人民施打第一剂。

根据世卫统计,全球已施打超过50亿剂新冠疫苗,75%集中在10个国家;在部分高所得国家,已有过半成人接种疫苗,但是在低所得国家(包含非洲),成人接种率低于2%。

Coronavirus pandemic 'a long way from over', WHO's Tedros says | The Star

谭德塞据此呼吁暂停追加施打新冠疫苗,至少在这个月内,让其他落后的国家有机会跟上。

他表示,为免疫系统低下的民众追加施打一剂疫苗可能有必要,但目前不乐见为已完整接种疫苗的健康族群施打追加剂。

这是世卫第二度公开要求富国放缓疫苗施打步调,让穷国有机会跟上。

美国政府上月12日同意,针对免疫力低下族群、已完整接种辉瑞(Pfizer)或莫德纳(Moderna)疫苗的民众,需追加施打一剂疫苗以抵御变种病毒;《纽时》报导,美国政府将让民众在完整接种疫苗后8个月,接种第三针。

根据美国疾病防治中心(CDC)统计,已有超过100万剂疫苗被用作追加剂,预计在本月20日起大规模为早期接种疫苗的民众,追加施打疫苗。

 

以色列扩大疫苗覆盖率  12岁开打第3剂

《路透》报导,以色列宣布,将接种疫苗加强剂的年龄,从30岁下修至12岁,。

以色列接种第3剂的前提是,必须于打第2剂疫苗后5个月才能接种,比美国规定的相隔8个月还短。

A boost for vaccination? | The Star

以色列于8月1日正式启动加强剂接种计划,上周已开始为30岁及以上民众接种。截至目前,以色列已有约200万人接种第三剂疫苗,约占总人口21%。

以色列高阶卫生官员表示,民众接种第2剂辉瑞疫苗后,保护力会在接种后6个月衰退,因此有必要接种加强剂。官员表示:“民众接种第3剂疫苗后的保护力,是只接种2剂疫苗的10倍。”

另外,巴西圣保罗州政府也宣布,该州所有60岁以上年长者和18岁以上免疫抑制患者,约720万人,将从6日起追加接种。

 

 

(报导整理自《中央社》、《全世界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