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购物狂欢节后,中国各省民众也陆续收到网购包裹,但近来却接连爆出包裹包装检出新冠病毒,中国境内近来不少地方传出包裹表面检测出新冠阳性,让人们人心惶;不过,专家对此指出,病毒活性在包裹运输过程中递减,一个普通人收到包裹而感染病毒的机率,比在街上被车撞死机率还要低。
香港大学病毒学专家金冬雁表示,普通快递在运输过程中经过多项程序,这些程序会令新冠病毒活性递减。
他强调,收快递的风险比冷冻链更低,新冠病毒通过人的飞沫传播,在掉落到物品表面后,活性会持续衰减,冷链中能检出活病毒,或因其减慢了病毒的死亡。
他认为,早前大连、青岛等地多次出现冷冻链工作人员病例,比较可能的情况是工作人员接触物品时被感染,之后再将病毒传播给身边的同事、亲友,是典型的人传人。
他也怀疑,新冠“物传人”只能是推测性的结论,物件检出新冠阳性,也有可能是人污染了物件。
另一方面,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赵卫教授就表示,即使是死病毒,但它依然有核酸,所以核酸检测时会呈阳性。
“但因是死病毒,没有活性,一般来讲不具备传染性,公众对此大可不必过度恐慌。”
赵卫也解释,新冠病毒对高温和干燥敏感,一般来讲在印刷品和薄纸表面,3小时后即检测不到有活性的病毒了。而在衣物表面,病毒可以存活2天,在不銹钢表面,可以存活7天。在外科口罩表面,7天之后仍然可以检测到较多的有活性的新冠病毒。
“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在4℃最稳定,14天之后大部分病毒依旧存活,22℃下7天后仍然可以检测到存活的病毒,但是14天之后就完全检测不到了。”
有鉴于此,来自疫区的快递在经过长距离运输后,存在活病毒的可能性较小。
赵卫更提醒,要对来自冷链运输的物品更为注意。
“三文鱼上附著的新冠病毒在4℃存活时间至少10天,25℃时存活2天,两种温度条件下病毒滴度随著时间延长均不断下降。此外,自由悬浮在细胞培养液中的新冠病毒在4℃和25℃条件下存活时间至少8天,但病毒滴度在4℃下变化不明显,25℃下滴度下降明显。”
赵卫建议,公众尽量不要购买来自疫区进口的冷链食品,尽可能减少生吃冷链食品,加热处理过的食品基本上是安全的。
此外,建议收快递者可以在室外环境中拆下外包装弃于垃圾箱中,有条件尽量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操作,弃置后应及时洗手。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广发接受《财经》采访时也说,即使物品表面仍有新冠病毒存活,也要病毒浓度足够高,加上市民接触后没有及时做手部清洁,才有可能被感染。
“即市民摸了货品后擦鼻,或是不洗手,新冠病毒接触到黏膜,把所有环节突破以后,才可能引起感染”。
(报导整理自《东方日报》/《中国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