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卫健委周四(7日)公布,前一日(6日)新增2万2995宗本土新冠确诊病例,包括1284宗确诊及2万1711宗无症状感染,再创单日新高,连续两日破2万关口!

上海市卫健委周四通报,周三(6日)新增1万9982宗本土病例占最多,分别为322宗本土病例和1万9660宗无症状感染,再创单日新高。

Shanghai to start another round of city-wide COVID tests | The Star

上海市新增的本土患者分布于浦东新区、黄浦区、静安区和普陀区等地,多为本市闭环隔离管控人员、在风险人群筛查中发现或由早前的本土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患者。

Entire Shanghai placed under lockdown amid Covid-19 surge | The Star

上海疫情持续高位增长引发高层重视,据微信公号“上海发布”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4月5日至6日在上海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工作,与上海官员共同研判形势、解决问题,并实地察看港口疫情防控和航运运行、方舱医院建设使用等情况,同时加快建设方舱医院和集中隔离点。

Shanghai harvests memes from lockdown veg shortage | The Star

孙春兰指出,“要全力守护市民群众安康,确保上海城市核心功能正常运转。”

上海市委周三晚发布致全市共产党员的公开信,指当前上海市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守护人民生命健康、上海城市安全有序,已经到了最紧要时刻。信中又指,能不能打赢这场大仗硬仗,是对他们现实而重大的考验,唯有排除万难,去夺取胜利。

 

加拿大开打第四剂   欧盟2大卫生局:言之过早

欧洲药品管理局(EEMA)及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昨日(7日)发表联合声明,指向大部分民众提供第四剂mRNA疫苗是言之过早,但认为有需要为80岁以上长者接种加强剂疫苗。

美联社报道,两个卫生部门在审视Pfizer及Moderna在以色列等地的实时数据后,认为欧盟地区目前未有明显证据显示,第四剂疫苗可以为60至79岁的免疫系统正常人士减低出现严重病征的情况。

Man in Germany gets 90 Covid-19 shots to sell forged vaccine passes | The  Star

“倘若疫情有改变,则考虑向此年龄层人士接种第二加强剂疫苗。”

该局也指出,没结论证明第四剂疫苗可为60岁以下、及没有潜在健康问题的成年人提供保障。

较早前,以色列一项大型新研究指出,第四剂辉瑞疫苗可为老年人提供额外的短期保护力,防止感染Omicron和重症,但预感染效力在四周后开始递减,八周后几乎消失殆尽。

无论如何,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日前则决定,50岁或以上人士在最近一次接种疫苗后至少四个月,应接种第二加强剂疫苗;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之后亦建议将额外加强剂疫苗作为选项,但并非呼吁所有合资格人士即时接种。

加拿大则全面推动国民施打第4剂新冠疫苗,希望能防堵第6波疫情爆发,该国建议应尽快为80岁以上和住在养护机构的长者施打。

 

英研究:活动增加+疫苗保护力减弱  55岁染疫速度增最快

英国各地正受到“前所未见的”新冠确诊病例激增的冲击,伦敦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周三公布一项达11万人的追踪病毒研究发现,英格兰3月的新冠病毒流行率创新高,其中年长者的染疫速度增加最快。

也有迹象显示,英国儿童和年轻人的感染数可能已经触顶,55岁及以上年龄组的盛行率上月底高达8.3%。

Face masks to become a personal choice in England, minister says | The Star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流行病学教授Paul Elliott说,这波感染潮是“人们接触增加”加上“免疫力减弱”所导致,尤其英格兰55岁以上年龄组人士,比其他年龄组别更早接种加强剂,令他们的免疫力更早开始下降。

根据这份最新研究,在3月8日到3月31日之间,英格兰有6.4%的人染疫,创疫情爆发以来的新高。 这比起1月首波Omicron变种病毒疫情期间写下的前次高点,还要多出40%以上。

传染力强的Omicron BA.2变种病毒流行,是导致英格兰确诊个案增加的原因之一;BA.2变种病毒的传染力比原始的Omicron高30%

同样来自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统计流行病学教授Christl Donnelly在共同执笔的这份研究里指出:“我们还不晓得什么时候可以看到年长族群染疫触顶,由于这些人会出现严重后果的风险较高,更令人担心。”

 

 

 

(报导整理自《多维新闻》、《世界新闻网络》、《东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