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由《法新社》利用远景和近景拍摄的智利阿塔卡玛沙漠被堆成山衣物覆盖的系列照片,再度引起对快时尚产业(fast fashion)的反思讨论,照片所呈现的现代社会对环境、物品和人之间的关系,不禁让人抛出抛出尖锐的诘问:在快时尚产业快速替换、快速淘汰的规则之下,这一些二手衣物究竟是“环保回收”,还是对环境造成“灾难伤害”?
根据报导,智利常年以来都是二手和滞销快时尚衣物的集散中心。据估计,每一年约有5万9,000吨衣物——如耶诞毛衣、雪靴子等——抵达位于智利北部、同时也是南美洲最大的免税商业港口中心伊基克港(Iquique),这些衣服有些被重新转卖或走私到拉丁美洲。
![](https://cdn-prod-wp.988.com.my/wp-content/uploads/2021/11/23152104/C2.jpg)
尽管如此,每一年仍会剩下3万9,000吨的二手衣物,这些衣物几乎被丢往智利北部、被认为是世界最干燥的阿塔卡玛沙漠,久而久之也形成一座座的“衣山”。
一名曾在伊基克港工作的员工向《法新社》表示:“这些衣服来自全球各地,没有被售往(首都)圣地亚哥或其他国家的衣服,最终都会滞留在免税区,因为没有人愿意付关税把它们带走。”
另外一名受访者则指出,废弃衣服往往含有无法被生物分解的化学成分,不能被视为垃圾送往市政府的垃圾掩埋场。因此,这些烫手山芋的处理方式之一,就是被丢到眼不见为净的沙漠,进而对环境造成不可修复的破坏——这也是快时尚产业近年来备受批评的原因之一。
![](https://cdn-prod-wp.988.com.my/wp-content/uploads/2021/11/23152150/C4.jpg)
快时尚产业意指在极短时间内推出时装周展出的服饰,让消费者可以在短时间内以平易近人的低廉价格买到最新(但可能低品质)的服饰。
《Huff Post》指出,过去时尚产业季节主要集中在夏季和秋冬,但来到2014年,瞄准快速消费的快时尚产业已将之拆分成52个“微时尚季”,其背后促成的消费概念即是:让消费者不断追求最新的潮流服饰,尽可能购买更多服饰。
伦敦艺术大学则指出,“没有所谓的快时尚,只有越来越快的消费”;因此,当衣物在快速被取代、淘汰和丢弃的前提下,也就制造了大量的快时尚灾难垃圾。
联合国在2019年的报告指出,全球的服装产量在2000年至2014年之间翻倍,随之带来的影响是其废水排放量(water waste)占全球20%,碳排放量占全球8%至10%。
![](https://cdn-prod-wp.988.com.my/wp-content/uploads/2021/11/23152214/C3.jpg)
如果换算成具体例子,仅仅生产一条牛仔裤就会消耗 7,500-10,000 升的水量,相当于一个人10 年的饮用水量。
《BBC Future》报导,LEVI’S估计其经典款501牛仔裤的生命周期——从制造到被丢弃——会产生约33.4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当中,其三分之一的排放量来自材料如纤维和织物生产、8%源自于牛仔裤的裁剪、缝纫和整理、16%来自包装、运输和零售,而剩余的40%则是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如清洗牛仔裤)和送往垃圾填埋场等。
然而,LEVI’S的例子还不包括对土地、生态环境、劳工环境等造成的影响。例如服饰制造多由发展中国家负责,但底层劳工的权益和劳动条件往往被忽视。
![](https://cdn-prod-wp.988.com.my/wp-content/uploads/2021/11/23152234/C6.jpg)
此外,服饰制造需要棉花,这过程会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对土地造成严重污染。
制造商往往也会使用合成材料或添加化工品来生产服饰,导致衣物最终难以被回收和分解,落得怎么处置都不对的下场——若填埋,其释出的污染物会进入空气和下水道;若等待其自然分解,可能需要200年的时间。
近来,随着对快时尚产业的了解以及全球暖化的加剧,外界也开始鼓励“道德时尚”(ethical fashion),旨在对人类、动物和地球降低负面影响的时尚。
这也是敦促生产商检视生产材料和劳动环境之外,呼吁消费者也需为此负上一定责任——不成为快时尚产业的主要推动力。
人们因此开始关心如何让衣服变得“永续”,例如有相关网站提供延长衣服寿命的技巧,以降低衣服在全球的碳足迹。当然,再次循环使用的二手衣物也是缓解方式之一,但不应该建立在快速消费、快速淘汰的前提之下。
(报导整理自《世界新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