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认为,每天喝8杯水(2000cc)有益健康,但近几年,国外有些报导提出不同意见。有专家指出,不一定每天必须喝足8杯水,喝太多水也会为身体带来麻烦。
但是也不能等到口干才补充水份,因为这时体内可能已经严重缺水!提供八个喝水小常识供参考:
1.睡前喝水,可预防心肌梗塞或中风
- 人的血液中有七成是水分,身体缺水时,血液就会变得浓缩、黏稠、影响血流,身体就必须提高血压、缩小血管。
- 睡觉时,身体依然会因呼吸、排汗等排出水分,这7至8小时中却无法适时喝水。
- 哈佛大学的研究曾发现,早上6时至9时最常引发心肌梗塞、栓塞型中风的时刻。
- 不过,为了避免有些人半夜起床上厕所会影响睡眠,或老人家可能有跌倒的风险,所以除了肾结石的人外,只要睡前1至2小时有喝水,并且早上起床时立刻喝水,也可达到预防血管阻塞的效果。
2.一起床就喝水,改善便秘
- 早上喝一杯水有助肠胃蠕动,改善便秘,若前一晚先把水摆在床头,一坐起床立刻喝下去,效果加倍。
- 常温冷水比温开水更能刺激肠子蠕动,但勿低于常温,太冷的水反而会抑制肠子蠕动。
- 至于喝温盐水,医生表示,没有证据显示加盐有助排便。
- 睡眠中身体已经消耗许多水分,所以喝盐水反而会令人更加口干,尤其早晨时血压通常较高,血压高的人最好还是喝温开水就好。
3.运动前先喝水,表现更亮眼
- 大多数人习惯运动完才喝水,最好的方式是在运动前就先喝一杯水。
- 运动的目的是训练肌肉并增加血液循环,当血液中水分充足,运动时血液流动才会更顺畅,供应肌肉与细胞充足的氧气与养分,让运动表现更好,不易疲累。
4.喝酒时,也要多喝水
- 酒精含有利尿的成分,喝酒后跑厕所,排出的都比喝下去的多,酒精成分已经悄悄地把身体其他地方的水分带走。
- 酒精会使血管扩张,体温上升,也容易造成大脑跟身体缺水。
- 喝酒的同时,别忘了同时补充水分,可以减少隔天起床后口渴、皮肤干燥的情况,也有助减轻隔天的头痛。
- 早起的第一杯水,也别用果汁、牛奶、咖啡或奶茶取代;果汁、牛奶算是食物,喝下去后肠胃就得开始消耗能量去消化这些脂肪与糖分了。
5.焦躁疲惫时,喝杯水立即头脑清醒
- 水具有稳定、滋润、降火的功能;只要缺水,就会有燥与热的表现。
- 除了口渴,舌头或嘴唇太鲜红、干燥、手心与脚掌发热、干咳、便秘等情况,都可能是身体缺水的表现。
- 眼睛或皮肤干涩,也需要多补充水分。
- 突然感到没来由的疲累、情绪焦虑、暴躁、或者大脑沉重且注意力无法集中时,也可能是缺水的表现,试着喝一杯水来恢复活力。
- 老人家改变姿势而产生姿势性低血压的晕眩时,也可能是缺水造成血液量不足所引起。
6.天黑后才煮开水 水质最佳
- 最好晚上烧开水,水质会最佳,因为水管一整天已经被大量用水清洗干净了。
- 早上起来若立刻烧开水,水质最不好,因为水管静置一个晚上后,容易沉积各种脏物、杂质。
- 用来消毒自来水的氯在接触水中的有机物时,可能会产生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三卤甲烷。
- 所以当开水煮沸至100度时,要打开盖子多煮3~5分钟,以去除水中的三卤甲烷。 但打开盖子后,别站在旁边,并且要同时打开抽风机。
- 因为三卤甲烷挥发成气体时吸入,比溶解在水中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7.大口喝水,等于没喝,切记要小口喝
- 不管是否大量流汗后,只要喝水时,都要小口小口地喝
- 因为一次灌下太多水时,肾脏会收到进水太多的讯号,便会加速排尿的速度,反而让喝下去的水立刻流失,没有足够的时间送到身体各地。
- 喝水喝太快,也容易引起胀气。
8.瓶装水真的容易长细菌
- 网路上流传,喝瓶装水之后,瓶口过一天就会长出许多细菌,这个说法是真的,最好的方式,还是自己带水壶。
- 只要是瓶装的饮料,开罐后都很容易长细菌,尽量不要嘴巴贴着瓶口喝,且不要连续几天都重复使用同一个瓶子。
- 不要将瓶子放在车上日晒,使塑胶瓶内的化学物质溶入水中。
- 即使是水壶,也要记得每天清洗吸管与瓶身,不锈钢的材质则比塑胶的好。
胃肠不好的人怎么喝水?
- 最好的方式是餐前半个小时喝水,使肠胃道做好消化食物的准备。
- 餐后要等待2个半小时才喝水,避免水分稀释胃液,不利消化。
- 尤其是胃灼热、胃溃疡的人,因为水可溶解胃中自然分泌的重碳酸盐,成为胃酸通过胃壁黏膜的缓冲剂,水分不足时,胃酸的缓冲消失,胃酸就会侵蚀胃壁,造成胃灼热。
肾脏病患者怎么喝水?
- 肾脏病患者、肝硬化合并腹水或者心脏衰竭的患者,因为肾脏无法正常代谢水分,因此需依照医生指示限定每日喝水量。
- 遇到很渴的时候,可以用含冰块的方式,缓解口渴的感觉,并同时控制水分摄取。而服药则改在吃最后一口饭时,配一口汤一并服用,一般人用200cc的水吞药,对肾脏病人来说可能多了些。
- 但除此之外,依然要注意尿量,当发现摄取水分两天后,排尿量没有跟着增加,且出现水肿、体重增加约2公斤、容易喘的情况,就要就医。
(报导整理自《康健》网/图取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