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科学家近期对一些从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大师达文西名画《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脱落的“微样本”进行分析,发现这两幅名画“有毒”,画作所使用的颜料中含有可破坏人体神经系统的铅氧有毒物。
文艺复兴艺术大师达文西在艺术和科学领域的创新而闻名于世,传世之作《蒙娜丽莎》现收藏于法国卢浮宫,是宫内所有绘画作品中最受瞩目。
《蒙娜丽莎》被置于卢浮宫二楼中间的一个大厅,是卢浮宫的镇馆之宝之一,它身上还被冠以众多“世界级”的称号:全球最珍贵的艺术珍宝之一,世界上被观看次数最多、报道次数最多的名画之一。
如今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杂志》上的最新分析表明,达文西的实验品味甚至延伸至其画作下面的底层。
从《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中提取的样本表明,达芬奇曾使用氧化铅(II)进行实验,从而在他的艺术作品下面形成了一种名为”plumbonacrite”的稀有化合物。
16世纪初的,许多画作包括《蒙娜丽莎》都是在木板上绘制的,在添加艺术品之前,需要先铺上厚厚的“底层”油漆,当时不少艺术家通常使用石膏,但达文西却与众不同。
他铺设厚厚的铅白色颜料层,并在油画中注入氧化铅,在颜料中添加一氧化铅可以使其干燥得更快,但达文西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这一点,所以这显得尤为反常。
通过使用氧化铅等有毒颜料,达文西成功地营造出了一种独特的氛围和效果,让这幅画作成为了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一研究发现也让人们重新审视达文西创作名画时所使用的颜料和技巧。
有指达文西为了追求完美的艺术效果,他可能并不在意自己所使用的颜料是否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也许正是这种有毒的颜料造就了《蒙娜丽莎》这一传世之作。这幅画作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肖像画之一,它所展现的神秘微笑让无数观众为之着迷。
《最后的晚餐》也是达文西使用有毒颜料创作的另一幅名画。
在这幅作品中,他运用了鲜明的色彩和独特的透视技巧,成功地描绘出了耶稣和他的门徒们最后一次共进晚餐的场景。
虽然这幅画作已经历了几个世纪的风霜,但它仍然保持着最初的鲜艳色彩和生动的表现力。这也许正是达文西在采用有毒颜料时所追求的艺术效果所致。
这一发现不仅让人们重新审视达文西的作品,也提醒人们在追求艺术效果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健康的关注和保护。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许多新型材料和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艺术创作领域。然而,我们也需要关注这些材料和技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尽可能选择更加安全、环保的颜料和工艺进行创作。
(综合整理报导自《中华网》《快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