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农历新年堪称是华人最为重视及隆重,也最具传统特色的节日了;但俗话说“十里不同俗”,由于气候、饮食文化的差异,在中国,南北方新年习俗原来也有不同。

根据综合,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人,人们从腊八就开始准备过年了,过了这一天,年味就会逐渐浓厚起来,各地特色又各不相同,一起来看看在中国,南方北方过年习俗的差异与不同。

小年习俗:祭灶

南北差异:北方腊月二十三 南方腊月二十四

传说中小年是“灶王爷上天”之日,要把经过一年烟熏火燎已旧的灶神画像揭下,同时要“请”回来新的灶王像,摆上供桌,放上供品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区是腊月廿三,部分南方地区是腊月廿四,这天要把家里彻底地清扫一番,做到窗明几净,也表示新年要有新气象


除夕习俗:年夜饭、压岁钱

南北差异:北方守岁 南方围炉

北方:除夕夜要围坐在一起边看春晚边包饺子,北方往往包入一个硬币饺子,涂个吉利。子时,鞭炮齐响,辞旧岁、迎新年。

南方:除夕夜晚宴往往鸡鸭鱼肉摆满一桌子,年糕是除夕夜必不可少之物,大家吃过年夜饭便围炉而坐南北也有相同的习俗,那就是压岁钱,长辈们会将一年的喜悦祝福融入鼓囊囊的红包里,递给亲戚各家的孩子们。

 

初一习俗:开门炮仗、拜年

南北差异:北方吃饺子 南方做年糕

北方:初一早晨打开大门要先放爆竹,称作“开门炮仗”,以求开门大吉,预示在新的一年里红火顺利;晚辈要先向长辈拜年南方:初一被视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扫地,否则会扫走运气和财气。如果非要动用扫帚,则必须从屋外扫向屋内,意为将福气扫进家门~

初二习俗:回娘家

南北差异:北方吃面 南方吃开年饭

北方:初二一般是回娘家的日子,出嫁的女儿携带一些礼品,与夫婿同行,并且在娘家吃午饭南方:广东、澳门等地区初二要吃开年饭,尤其是做生意的人。饭菜多样,皆取吉祥寓意。

 

初三习俗:早睡迟起

南北差异:北方走亲访友 南方不外出拜年

经历了除夕和初一的热闹不免劳累,所以到了初三这天便可以早睡迟起,不宜外出或宴客。

北方:却有“三六九,往外走”的说法,河北唐山人就习惯初三走亲访友
南方:一般不习惯外出拜年,他们往往会选择留在家中祭拜祖先或者祈福神明

初五习俗:剁小人、迎财神

南北差异:北方放鞭炮 南方派利是

俗称破五,要迎财神,“赶五穷”,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鞭炮从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将出去。

北方:一些地区的商家初五后店铺开张要放鞭炮,称为“鬼崩祟”,崩走往日的晦气
南方:初五做生意的人要拜神开铺,大派开工利是给员工

 

元宵节习俗:闹花灯、逛庙会

南北差异:北方“滚”元宵 南方“包”汤圆

北方:会举行庙会,庙会中主要有扭秧歌等表演活动。其中秧歌作为汉族舞蹈,源于插秧耕地的劳动生活,与祭祀农神,祈求丰收。

南方:主要表演舞龙狮。舞龙狮相当于一个流动的庙会,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在饮食上。

北方人一般吃元宵,元宵一般只用素的固体甜馅料,蘸水后在糯米粉中翻滚,也是“滚”元宵,寓意开年好兆头;而南方人吃的汤圆,则馅料有荤有素,甚至还有水果馅,是包出来的。

 

民以食为天,对于人们来说,遵守传统饮食习俗不仅是给了人们过年的感觉,同时也让人们对新的一年充满了新的希望,我们也在年味相伴中度过新的一年又一年。

(资料来源《科普重庆》《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