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生谷员工平均每个月浪费44小时在塞车中,经济评论员认为,以收入与工作效率计算,雇主损失更大!

根据《星洲日报》报道,经济评论员孔令龙说,在城市地区,平均每天塞车2小时,这种情况不仅影响员工效率,也影响雇主收入。

他说,若以雪隆区员工3500令吉的月薪计算,每月工作22天,每天8小时即每小时是20令吉薪水,若一天塞车两小时,即少了40令吉,一个月就损失了880令吉。

他说,每一项专业都有时间成本,而时间成本不能仅以薪金衡量。

他说,工作有效率指数,若从老板的角度,塞车对老板的损失会更大;如果员工的工作效率只是赚回个别的薪金,那这个企业是被视没有效率的,因为没有盈利。

他解释,对雇主而言,他们的盈利是以工资的3至5倍计算。

“以3500令吉的月薪计算的话,该公司需要做到3倍,即1万令吉,这是以服务行业的计算法。

“如果不是服务行业,就要更高,如销售,员工的月薪5000令吉,那要做到10倍的销售额,就是5万令吉,否则老板就要喝西北风,这就是工作效率的问题。”

他说,如果遇上塞车问题,意味工作效率受影响,因为没有工作,效率几乎相等于零。

“除非你塞车也会拼命打电话完成销售。”

孔令龙认为,政府必须正视雪隆塞车问题,最理想是公交系统能覆盖居住地方,同时能接驳商业区。

他说,解决公交问题,能取得多层面的效率。除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与效应,个人不开车的话,可省下不少汽油费,否则大部份薪金都用做供车、缴交路税、保险、添油等。

他认为,许多打工族的薪金,有超过三分一是花在没有效率的费用上。

“如果能省下这一笔,政府的汽油津贴也不会如此高,这些都是环环相扣的。”

日前《每日新闻》引述玛拉工艺大学高级讲师依斯曼妮查谈话说,根据该大学的一项研究报告,估计居住在巴生河流域的员工平均每月浪费44小时在塞车过程中;大部份员工平均每天需要浪费1至2个小时困在车龙里。

(整理自《星洲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