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报导指部分人士在自我检测时,结果都呈阴性,但PCR检测时却阳(Positive)了,令人们质疑自我检测的可靠性,家庭医生吴奕品则表示,除了自我检测试剂盒本身的问题之外,使用者太快或太慢解读结果,或是太早或太迟进行检测,是导致自我检测成绩出现偏差的原因之一。

吴奕品医生在脸书发表一篇文章,分享导致自我检测成绩出现偏差的原因。

他指出,冠病自我检测已成新常态下的习惯,自我检测越多人使用,越普及化,就会发现伪阴性/伪阳性的几率也就自然提高。

“导致自我检测成绩出现偏差的原因,最主要当然是快速检测试剂盒本身的敏感度本来就比较低,而其他原因基本上可被简单分类为自我检测试剂的问题,以及使用者的问题。”

自我检测试剂问题:
1.使用未经卫生部批准的试剂盒
  • 卫生部至今共批准了超过100种不同牌子的试剂盒,不排除市面上存在着许多未经批准的试剂盒
  • 这些试剂盒的品质未必达标,准确度不高
  • 一分钱一分货,切勿贪便宜而选择劣质品。

2.运输与储存的问题

  • 在运输或储存过程中,若是将试剂盒曝露在高温下,会影响试剂盒的品质,继而影响准确度

3.试剂盒的有效期。

  • 使用有效期已过的试剂盒,其品质与准确程度肯定受影响

 

使用者问题(普遍犯下的错误)

1.没有按照说明书的指示,未能以正确的方式进行检测

  • 没有将稀释剂和检测样本融合
  • 将拭子检测试剂盒,以唾液方式检测(买了插鼻子的试剂盒,却用吐口水的方式做检测)

2.太快或太慢解读结果

  • 使用一般自我检测试剂时,将样本滴入试剂盒后,需要等待15-20分钟,再进行解读。
  • 太快解读可能会出现伪阴性,太慢解读可能会出现伪阳性。

3.太早或太迟进行自我检测

  • 自我检测试剂盒与PCR是有所差别的,试剂盒的敏感度比较低
  • 受病毒感染后,太早检测,体内病毒浓度非常低,就会出现伪阴性
  • 太迟才检测,在康复期时,病毒浓度也很低,也可能会出现阴性。

那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或许会质疑是否还需要进行自我检测?吴医生建议,在新常态下,自我检测已成为人们需要适应的习惯,有检测始终比完全不检测来的安全。

“我不赞同清零的策略,因为这几乎不可能,也不符合经济效益。但在与毒共存的同时,保护好自己和家人是绝对有必要的。”

“自我检测将会成为一道防线,就如同守门员。当你出现任何症状,当你要出席聚会,当你要跨州回乡,自我检测还是能起到防御作用。”

吴医生透露,其诊所本周也检验了相当多的确诊病例,当中有许多都是在家自我检测后出现阳性,再到诊所进行PCR检测,才确定确诊。

吴医生建议:

  • 若出现任何症状,应即刻进行自我检测,而且最好持续3至5天进行自我检测,提高自我检测的准确度
  • 若是自我检测呈现阳性,才进行PCR检测
  • 若症状持续3至5天都没有好转,自我检测也都是阴性,也需考虑进行PCR检测。

吴医生认为,走到这个地步,没有所谓的对与错,一切都是在于“选择”。

“工作、上课、聚餐、购物、出国等等,大家都有足够的智慧去衡量风险,再自行选择,而频密的自我检测,将它普及化,也是我们现阶段能够提升的防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