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相安华率先宣布,所有SPM考获10A及以上优秀生,可直接进入大学预科班(Matrikulasi),无种族与宗教之分。

安华今天再补充,这个政策,不会影响现有 “土著固打制”,毕竟如果只强调成绩,那么,那些被边缘化和贫穷的人就一直保持这样状态,公平原则也会被忽略。

安华说,越来越多人考获SPM 10A及以上佳绩,当中包括马来人、华人、印度人 、沙巴和砂拉越土著,政府会采取公正及合理方法,保障所有土著的同时,也认同 “绩效制”,让10A及以上各族学生,都能进入大学预科班。

对此,教育部今天发文告说明,要录取进入大学预科班,就要看学生的资格、以及大学预科班空缺情况而定。

教育部说,教育部会与高等教育部合作,筛选申请教育部大学预科班或通过高等教育入学部(BKPA)的 UPU Online系统申请课程的10A优秀学生。

声明说,这是为了确保SPM优秀生和B40家庭学生有机会继续深造;同时现有教育部大学预科班 “土著配额制度” 保持不变,不受影响。

目前,大学预科班种族固打制度保留9比1,也就是10%学额是给非土著。

另外,高等教育部长赞比里说,预科班和政府大学有足够名额容纳SPM考试考获10A及以上学生,如果优秀生没录取,可到高教部或教育部上诉。

赞比里也说,这件事情不应该政治化,因为土著配额并没有减少。

另外,马华总会长魏家祥对安华和教育部宣布感到高兴,但他也怀疑,如何能让所有10A及以上的学生都如愿进入大学预科班,却又不影响土著固打制名额呢?

他希望政府厘清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1.如果每年考获10A华裔生人数远超预科班录取华裔生人数,在固打名额不变下,怎样有学额给10A华裔生?

2.教育部向来是以实际录取人数,来计算10%的名额给非土著生,而不是以容量(总共有的名额,不管实际录取多少);那么,是不是要改成以实际容量来给 非土著名额?

3.大学预科班学额开放10%给非土著,也照顾一些郊区及B40弱势群体的孩子,那么,首相新政策是否将取代原有措施?在僧多粥少情况下,新政策是否会变成零和游戏?

他提到,保守估计,2023年有30%华裔学生考获10科A,总数是3514人,这还不包括其他非土著优秀生人数;因此,他认为在保持原有土著固打制情况下,政府要确保所有10科A优秀生获取大学预科班名额,不大可能。

魏家祥也说,内阁2019年曾议决把大学预科班学额从2万5000个增加至4万个,以确保更多优秀生继续获得最佳的深造机会,但那一年也只录取2万5919人。

他 希望首相能实际落实这个方案,不要说一套、做一套。


另外,公正党峇央峇鲁国会议员沈志勤则感谢安华勇于纠正有争议的制度。

他说,他每年都要为没能录取大学预科班的成绩优异生,写求情信给教育部,今年他已经写了79封信,这还只是冰山一角。

此外,大专青总会长叶志华则促请政府要正视大学中心单位(UPU)出现录取不公和运作不透明的情况。

他说,该中心在分派热门科系时,让大学预科班考生与SPM同台竞争,导致分配热门科系方面出现严重偏差(SPM考生很难有获得热门科系名额机会,比如牙科系)。

(新闻综合整理自《星洲日报》《光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