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女游客跌入8公尺深坑事故发生后,隆市地质的安全与稳固成为举国关注的焦点,且担忧地陷事件会不会在隆市持续发生?
根据国内地质专家的看法,印度清真寺路的地陷意外,与隆市的地质没有太大的关系,很大程度是当地施工对环境的影响所致,它的肇因更接近人为因素。
不过,大马公卫组织(Public Health Malaysia)在脸书上有一则分享,并摘取了7年前发布,即2017年《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层次分析法(AHP)鉴定地陷易感危险区:吉隆坡和安邦再也的案例研究》的论文,点出吉隆坡区内的一些高风险地区提供识别。
根据贴文,这份研究是采用GIS和AHP的技术组合生成风险图,帮助城市规划和缓解灾难的严重程度,“研究使用5个主要参数,包括岩石类型、土地利用、地下水深度等,这些参数可识别导致地陷主要原因。
之前曾发生地陷地点:安邦、半山芭、甲洞、甘榜峇鲁。
地陷风险相对低地区(黄色):敦依斯迈花园(TTDI)、武吉加里尔、新街场。
地陷风险比较高地区(橙色):半山芭、蕉赖、吉隆坡城中城(KLCC)
地陷风险最高地区(红色):甲洞、甘榜峇鲁、安邦、班登再也
对于上述的贴文及地陷风险识别,地质专家林俊宪博士接受《988》访问时强调,地陷的风险确实是存在的,但导致地陷的原因,其实很多。
“大马公卫的所引述的贴图,可以作为民众的一个可能性的参考。”
他说,相关预测是按过去发生的地陷事故为推测的依据,因此,论文所提出的可能性是有的,但路底下存在各种导致地陷的原因,而更多,其实是人为的,不过,论文的“红色”与“橙色”地区可以为大众所参考。
林俊宪说,其实吉隆坡是的地质是没太大问题的,毕竟整个吉隆坡70至80%土地都有建筑物,地质问题并不大,如果有细心发现,地陷事故一般都发生在道路或者行人道上。
“其实,近10年来,隆市都没发生过屋子倒塌或陷入地坑之类的情况,反之,这类事故在怡保有看到。”
另外,国立大学地质、岩石物理学及地质灾害系讲师吴天来在接受《马来西亚前锋报》访问时也提及,上述事故与地质现象无关,而是由于当地施工对环境的影响所致。
“施工时会挖掘地下并铺设水管,之后用沙土或碎石和沥青回填,这些材料可能会导致地面不稳定,尤其在石灰岩地区更容易发生地陷。”
他说,下水道经常因年久失修或施工不当而损坏,沉积物进入管道内部增加了风险,尽管修复了损坏,但管道材料薄弱,但依然存在损坏风险。
(新闻整理自988 | 大马公卫脸书| 马来西亚前锋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