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以为滑手机只是“消遣”!如今不少孩童从1岁起便开始接触手机与平板电脑,长时间处于无监管的数位环境中,恐悄然暴露在网络色情、暴力与剥削等“糖衣陷阱”中,甚至落入儿童性虐素材(CSAM)黑洞。

根据《mStar》报道,苏丹依德里斯教育大学(UPSI)辅导与心理学副教授法兹雅博士指出,CSAM是最残酷的儿童剥削行为,对孩童心理带来的伤害可能终身难愈。

更令人忧心的是,她指出许多加害者并非陌生人,而是亲戚、老师,甚至家人——这些原本最被孩子信赖的人。

“受害儿童长大后往往饱受创伤后压力症(PTSD)、严重抑郁、自我否定困扰,甚至产生自杀念头。”

法兹雅博士强调,社会必须认清:“这些孩子并非误入歧途,而是最需要保护的受害者。”

她提醒父母,应从小教育孩子建立身体界限与隐私意识,学会说“不”,并能分辨不当接触。同时,家长也应设立清晰的上网时间与内容规则,主动观察孩子情绪与行为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寻求专业协助。

她也严正呼吁,无论是实拍、绘图,还是以AI生成的儿童色情内容,社会都必须采取“零容忍”态度。

“媒体、社群平台、父母与学校必须携手合作,阻止CSAM内容被正常化。”

她呼吁公众,若发现任何疑似儿童色情内容或链接,应立即报警或向马来西亚通讯与多媒体委员会(MCMC)举报。

“孩子不是任何人的财产,而是整个社会的希望。我们必须共同守护他们的纯真与未来,拒绝沉默,对抗冷漠,用行动遏止网络黑暗的蔓延。”

(新闻整理自《mStar》《星洲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