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间的药检口水战愈演愈烈!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反兴奋剂中心,连发两文吁加大对美国田径健儿的兴奋剂检查频率,要求对美国反兴奋剂机构(USADA)“掩盖违规案件”开展独立调查。
中国反兴奋剂中心昨天早上在微信公众号发文,引用美国田径新星奈顿(Erriyon Knighton)兴奋剂阳性案例,以及自1988年来美国多例兴奋剂丑闻,指美国田径领域存在“系统性使用兴奋剂”问题。
文章写道:“我们强烈呼吁国际检测机构(ITA)在巴黎奥运会期间加大对美国田径运动员的兴奋剂检查频率,严防严查其运动员兴奋剂问题隐患,重树全球运动员对公平竞赛的信心。”
接着,昨天晚上,中国反兴奋剂中心二度发文,2011年以来,USADA至少在3起案件中,对使用类固醇和促红素(EPO)运动员免予指控和处罚,继续参加比赛直到退役。
“我们强烈呼吁对USADA严重违反《世界反兴奋剂条例》的掩盖行为开展独立调查。”
巴黎奥运开赛以来,中国反兴奋剂中心频繁发声,持续就兴奋剂争议与美国交锋。
中国反兴奋剂中心在6日的一个声明指出,指奈顿今年3月在兴奋剂赛外检查中,被查出呈类固醇(群勃龙)阳性;但USADA说,这是由运动员食用受污染肉类引起,决定不对他实施禁赛处罚,并允许他参加巴黎奥运。
23名中国游泳运动员在上届东京奥运前几个月药检呈阳性。中国称检测阳性是由选手居住酒店食品污染造成,这一说法获得世界反兴奋剂机构调查采纳。
中国游泳队在本届奥运前,接受远多于其他国家选手的兴奋剂检测,但这些都未能平息来自美国的质疑,双方争执的氛围仍持续笼罩本届奥运。
事实上,巴黎奥运开幕前,世界泳联也公布赛前针对选手的兴奋剂检测工作成果。
在这项号称史上最全面、最严格兴奋剂检测工作中,中国游泳队31名选手过去半年多接受最密集的检测,平均每人被检测21次,人均被检测次数全球第一。
相比之下,美国队46名运动员人均仅被检测6次,澳大利亚41人人均检测4次。这引发中国舆论质疑,中国游泳队遭到不公平的区别对待,对此愤愤不平。
(新闻综合整理自《联合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