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s – Page 3 – 988

文章

Topic image

“科目三”舞蹈动作超出正常关节活动范围 控制不好易造成运动损伤!

“科目三”舞蹈风靡全球,其独特的韵律和富有活力的动作,成为年轻一代追逐的热门舞;尽管这项舞蹈目前非常流行,不少人都跃跃一试,但应谨记并非每个人的健康状况都适合跳这舞蹈! 专家提醒,“科目三”有些动作已超出正常关节活动范围,控制不好姿势,很容易造成运动损伤,目前已经有不少人因此跳进了医院,强烈不建议体重过重、老年人、习惯性踝扭伤、有关节炎、平衡协调能力差的人尝试。 综合ETToday新闻云,因跳“科目三”受伤的新闻陆续传出,例如,据《浙江日报》报道,浙医二院长兴院区急诊骨科曾接诊一位“00后”男生,因2天前跳“科目三”后,膝盖疼痛难忍,无法下蹲,经过影像检查后,诊断为胫骨平台骨挫伤,需制动休养。 无独有偶,浙江一名25岁的OL为体验新鲜事物,平时很少运动的她约了朋友一起跳“科目三”,结果2、3天后双脚踝关节疼痛难忍。骨科主任医师顾晓晖发现,患者两侧踝关节外侧都有明显肿胀,踝关节活动受限,是典型的踝关节外侧韧带的损伤。 澎湃新闻报道引述北京老年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高亚南的观点,指出“科目三”是一种上下身协作、快速且要求高度稳定性和协调性的舞蹈。 高亚南指出,容易造成损伤的动作包括,摆胯同时快速膝关节内外翻,这对核心稳定性要求较高,如果稳定性差很容易出现腰部或臀部拉伤;双膝关节微屈同时快速反复内外翻,此时股骨与胫骨平台之间会反复撞击,导致膝关节内压力负荷不均衡,容易引起半月板损伤,如果力量传导到骨面,还会造成骨挫伤。 另外,高亚南表示,如果双膝关节内外侧肌肉力量较差、不协调,也容易出现肌肉拉伤;足内翻的踝关节在极不稳定的情况下,又承担著身体的支点作用,踝关节非常容易扭伤,甚至是撕脱性骨折。 在这一背景下,高亚南强烈不建议体重过重、老年人、习惯性踝扭伤、关节炎、平衡协调能力差的人尝试“科目三”。这凸显了这一舞蹈在流行的同时,也应该更注重参与者的身体状况和潜在风险。     (报导整理自《星洲日报》《澎湃新闻》)  
Topic image

为何阑尾癌如此致命? 来了解3大常忽略症狀!

曾在《X战警:未来昔日》演出太阳黑子,并在《变种特攻:未来同盟战》和中国女星范冰冰对戏的42岁男星亚当坎图(Adan Canto)惊传阑尾癌病逝,得年42岁。 亚当坎图自2013年出道后原本活跃于大小荧幕上,2020年到2022年间还参与福斯影集《清洁女工》,连续演出2季,后来他健康状况变差而无法再参演,今年1月8日因阑尾癌病逝。 《TVBS新闻网》报道,台湾嘉义大林慈济医院血液肿瘤科主治医师李思锦受访时说,阑尾炎大家常说成盲肠炎,所以一提到阑尾癌时,大家又以为是盲肠癌。 “其实,阑尾位在盲肠末端,是一个袋状组织,位于小肠于大肠的接合处,所以,阑尾癌不是盲肠癌,它其实是大肠癌的一种。” 阑尾癌分成两种,最常见的是属于神经内分泌瘤的类癌,如果是这种型,预后通常比较好。而另一种则是腺癌,它的预后就比较差。 医师表示,阑尾癌早期治疗5年存活率高达9成以上,可惜因为症状不明显,而且病理切片较难取得完整组织,再加上它在肠癌中仅占1%至5%,目前没针对此癌有效化疗药,以致晚期发现者存活时间短。 李思锦说,其实,阑尾癌会出现症状,也不难发现,但是它的症状是引起右下腹痛、腹胀、消化不良等,肿瘤变大时可能会出现阻塞症状,或是缺血、黏液便、血便等。 “但是腹痛时,大家常会以为是情绪紧张、压力大,可能会吃吃止痛药、胃药等就放过它,或是当成盲肠炎,但检查没问题就不注意了,所以,往往发现时已经是晚期。” 李思锦说,透过大肠镜检查、切片,比较难取到完整组织,其实一般可以透过电脑断层、核磁共振或是腹部超音波检查来发现是否有异状,如果发现疑似有肿瘤,建议整个切除后来化验会更准确。 李思锦也说,无论属哪一型,只要及早治疗、有机会切除,早期5年存活率达9成,如果较晚发现,它虽然属大肠癌一种,化疗药物可以使用治疗大肠癌化疗药物组合,但它的组织类型和大肠癌还是不太一样,所以治疗效果很有限。 “当然,病患也可检查基因型来选择相对应药物治疗,但是只占肠癌1%至5%的阑尾癌就较罕见,目前尚无特别针对该类型的药物。” 阑尾癌因为病患数少,无法明确了解它的危险因子,目前,统计上以老年人及男性居多,饮食预防上建议多吃蔬果、多运动强化肠道机能,并且戒烟少酒。 (新闻综合整理自《TVBS新闻网》)
Topic image

心脏最大敌人是这种零食! 10大超级食物抗癌防三高吃它们!

健康饮食首先要有均衡饮食的良好习惯,吃对的食物和减少吃垃圾食物! 哈佛大学教授、布莱根妇女医院营养系主任凯蒂麦马努斯曾公开10大超级食物名单,而这些食物具有丰富营养,可在日常饮食中适当摄取,提升健康。 这10大超级食物就是:莓果、番茄、深绿色蔬菜、十字花科蔬菜、坚果、橄榄油、优格、豆类、鱼类及全谷类。 当然,也有专业医生提醒,吃对食物很重要,琳琅满目的各种零食,虽然好吃到叫人忍不住,但无疑,它们对心脏健康就是最大的敌人。 美国心脏科医生克罗达斯(Elizabeth Klodas)指出,有些零食是她绝对不会吃的,那便是薯片、玉米片。 烤起司辣味玉米片、玉米脆泡芙、马铃薯片名列美国最流行零食,但是它们添加剂很多,纤维素及其他有益的营养素却很低。 克罗达斯说,每天只吃一包薯片零食,重约1盎司(28.35克),一年下来就等于倒大约四分之三杯盐到你体内,让你变胖15磅(6.80kg);太多盐也会增加血压,变胖太多对人胆固醇、血糖都有负面影响。 研究指出,吃到低品质食物,几个小时候血管功能就有负面影响。 克罗达斯表示,幸运的是有一些好吃的东西,可以替代那些薯片和玉米片,让人既可不吃垃圾食物,还能享受对心脏有益的零食。 克罗达斯首推就是鹰嘴豆泥加蔬菜酱。大约半杯的鹰嘴豆泥,其热量相当一小包的薯片玉米片等,加一些蔬菜酱来调味,基本上零热量,就可以取得很优的零食,富含纤维素、健康脂肪及蛋白质。 第二是生坚果。一盎司各色坚果约165大卡热量;不要吃加盐调味那种,如此就可取得一切营养上的益处,又免除盐的负担。 如果吃不惯生坚果,可以一半生坚果混半掺盐熟坚果,口味上大致无异,但盐的摄取量就减半。 第三种是水果。两小条香蕉或3个柳橙,热量等于一小包薯片、玉米片,还可以取得数量充足的维生素、抗氧化物及纤维素。 (文章综合自《联合新闻网》《Ulifestyle》)
Topic image

幼童发育迟缓不会早期显现 父母需关注孩子每天膳食 注重蛋白质摄入量!

如果我国不能迅速解决儿童营养和膳食问题,将有大约50万名5岁以下的儿童可能面临发育迟缓的风险。这一情况来自于2022年全国健康与发病率调查(NHMS)报告,其中显示,5岁以下可能面临身高发育问题的儿童占这一年龄群体的21.2%。 调查结果还显示,发育迟缓的问题显著增加,从2015年的17.7%增加到2019年的21.8%。 根据2022年全国健康与发病率调查(NHMS)报告,我国5岁以下的儿童中,预计有49万8327人,占总人口的21.2%,可能面临身高发育问题。 雪兰莪地区的情况尤为严重,共有11万480人受影响,其次是沙巴和纳闽(6万9627人)、柔佛(4万8725人)以及吉打(4万1168人)。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身高年龄成长标准,当儿童未能达到有关年龄所应有的身高时,就被定义为发育迟缓。 理科大学(USM)的营养专家哈密德詹表示,我国男女的平均身高仅在150至160厘米之间,这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然而,回顾3年前的冠病大流行时期,这类发育迟缓问题也略显相似。 “根据普查,丹麦居民的身高取得显着增加,而亚洲国家如韩国和日本也呈现出令人满意的平均身高增长,因为这些国家的人们摄取了足够促进骨骼发育的蛋白质。” “研究表明,对婴儿进行全奶喂养至6个月有助于骨骼的最佳发育,因此我们需要在儿童5岁之前识别这些问题。” 他强调,发育迟缓的问题通常不会在早期显现,就像冠病症状或哮喘一样。发育迟缓的儿童一般与其他孩子无异,直到进入小学一年级才会被察觉,其身高异于同龄孩子。 他指出,父母在孩子进入小学时才可能意识到孩子未达到预期的身高,这时已为时已晚。当孩子进入青春期时,由于身高受限,可能导致体重增加,进而患上其他疾病。 “有些儿童由于贫困无法获得营养膳食,但富裕家庭的孩子也可能因从小挑食,尤其是挑选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导致过度肥胖。” 他强调,要解决发育迟缓的问题,各方都需要关注儿童每天膳食,特别是以动物为基础的蛋白质摄入量。 他指出,均衡的营养(而非根据个人口味进食),除了能够使儿童正常增高外,还有助于预防肥胖问题。 哈密德詹提醒,父母需要确保孩子获得足够的蛋白质需求,可以通过准备多样化的膳食,包括鸡肉、牛肉、鸡蛋、牛奶、酸奶和奶酪等,以促进骨骼在最佳水平上生长。         (报导整理自《透视大马》)
Topic image

揭秘香港人养生汤水 日本医生:陈皮与姜是关键!

根据联合国在2023年2月公布的最新数据,香港人的预期寿命达到了85.5岁,成为全球第二预期寿命最长的地区,这意味着香港人的平均寿命已经超越日本人。日本电视节目《恐怖医学》特地邀请了日本专家前来香港,进行对香港人生活的观察,以揭示港人长寿的奥秘。在专家们的观察中,他们发现了一个关键的因素,即热衷于饮用“养生汤水”。 原田和昌医生是东京健康长寿医疗副院长,精通心血管疾病,他受到《恐怖医学》节目组的邀请,前来香港观察和分析港人长寿的秘诀。 原田医生发现,港人的饮食习惯与日本人有所不同,他们几乎每天都会饮用养生汤水,而且这些汤水的常见成分中,包括了对血管极为有益的陈皮和姜。 他表示,保持血管年轻是长寿的关键,只要能减缓血管的老化过程,就能延长寿命。 姜具有修复受损血管的作用,同时能够降低血液中的中性脂肪值,调整血糖水平,降低血液黏稠度,调节生理机能,增强抗病能力。 陈皮在中医角度上有化痰、理气、健脾的功效,其中的橙皮素也有助于血管扩张,有助于控制高血压的症状。 实际上,“陈皮姜茶”是一种用于缓解咳嗽和痰多的茶饮。对于患有风寒咳嗽的人来说,他们可以用生姜陈皮水代替普通清水饮用,这有助于止咳。 制作方法很简单,只需将5-6片生姜、2-3片陈皮加入3碗清水中,煮沸15分钟即可饮用。如果你是寒咳嗽的人,不妨在晚上喝上一杯,既可以缓解咳嗽,还有助于养生。 其实,香港人的长寿经验不仅值得深入研究,而且可以作为一个可供借鉴的典范。那么,香港人是如何取得这一成就的吗?   控制体重 尽管香港人的收入水平较高,但面对丰富多样的美食,他们却能克制自己,抵挡住诱惑。如果你曾去过香港,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里很少有胖子,大家的体重都保持在标准范围内。这一现象与饮食和运动密切相关,研究发现肥胖不仅容易导致三高,还可能引发代谢紊乱。   少吸烟 烟草含有损害肺部的尼古丁,这一危害众所周知,但全球有3亿烟民仍然难以戒烟。然而在香港,情况却有所不同,他们对烟草有更强的抵制力,尤其在公共场合,禁烟效果显著,吸烟率逐年下降。   饮食清淡 香港人的饮食习惯可能是他们长寿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广东人注重清淡饮食,减少盐分和油脂摄入,采用简单的烹饪方式。 相对于北方人喜欢煎炒和油炸,香港人更喜欢蒸煮,这不仅使食物更清淡,还减少了营养流失。此外,香港人还热爱食用鱼,补充大量不饱和脂肪酸。 煲汤喝茶 除了经常食用深海鱼外,香港人还有一个习惯,那就是经常煲汤喝茶。在湿热的夏季,他们常备各种汤水,如排骨汤和蔬菜汤,不仅祛湿解暑,还有助于提神养胃。 香港人也热衷于饮茶,除了休闲愉悦之外,茶中的茶多酚也有助于抗衰老,可谓养生佳品。   闲不住 香港人基本上是闲不住的,生活节奏快,许多老年人在退休后选择继续工作,既丰富了晚年生活,也充实了自我,更容易保持身心愉悦。 爱运动 香港人热爱运动,即使是工作繁忙的知名人物,也会抽出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例如周润发常常和朋友一起爬山,李嘉诚则在清晨6点起床打高尔夫,即使到了93岁,依然神采飞扬。 对于普通市民而言,跑步健身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海边、公园和马路上随处可见运动的身影。   医疗条件 香港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经济繁荣,建立起了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医疗费用低廉,医术水平高超,即使是癌症患者,治愈率也高居前列。香港人非常重视体检,一旦发现问题,能够及时解决,有助于延长寿命。         (报导整理自《Health Concept 》《搜狐》)
Topic image

医生提醒10早期症状 来认识什么是红斑狼疮!

著名艺人周海媚11日病逝消息震惊了娱乐圈,而她生前被传受红斑狼疮困扰多年,但遭她辟谣否认,只表示自己“血小板低下曾多次昏倒”,但这个病症在周海媚离世后,又进入了大众的视线。 周海媚生前不断被传患有红斑性狼疮,但本尊曾打脸辟谣,只表示血小板低下,仅承认多次出现昏倒状况。也有网民找到她2021年在北京接种新冠疫苗照片,当时就有粉丝询问她是否适合接种疫苗;周海媚当时坚决回应,断言自己健康无恙,要求大家别轻信谣言。 周海媚过去在一节目访谈中坦言,她从十几岁开始就患有“血小板低下”疾病,曾因此昏迷并出现身体多处淤青情况。一度被误会遭家暴,经输血治疗后才得以恢复,成年后也曾再次发作。 虽然医生并未找出具体原因,但“海味”对此显得相当豁达,她提到在学生时期因病情会突然昏倒,甚至遭受同学谣言说是血癌,但她对流言蜚语并不放在心上,认为生病是很正常的事,没必要特地澄清。 那,什么是红斑狼疮(lupus erythematosus,简称SLE)呢? 红斑狼疮是一类慢性、反复发作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总称,常见于育龄期女性。 红斑狼疮最具特征性症状是面颊部出现蝶形红斑,而“狼疮”名字正是因为过去人们认为该病面部红斑表现,像是被狼咬伤所致。 除皮肤损害以外,红斑狼疮的病变还可累及多脏器和系统。 根据中国媒体报道,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中国最常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中国的患者超100万,患病率高居世界第二。 《生命时报》报道,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医师童强解释,红斑狼疮的医学名称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这种疾病可致体内产生大量致病性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对全身多系统、多脏器造成损伤。 系统性红斑狼疮有显著性别差异,女性发病率约为男性的9倍,尤其高发于年轻女性。造成这种差异原因目前尚未完全明了,可能跟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 激素因素。 雌激素被认为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其会影响免疫系统功能和产生抗体的B细胞的发育,进而导致致病性自身抗体的产生。 2) 遗传易感性。 一些与免疫系统有关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女性染色体为XX,男性为XY),女性出现相关基因突变的可能性比男性更高,增加了免疫系统功能失常的风险。 3) 免疫系统差异。 跟男性相比,女性通常有更强的免疫反应,这在某些情况下是有益的,但也可能使她们更易患自身免疫性疾病。 4) 环境触发因素。 紫外线辐射、特定药物、病毒和压力等环境因素可能刺激系统性红斑狼疮发作,年轻女性是易感人群,更易发作。 红斑狼疮患者发病时身上不同部位出现红疹。 童强又提醒,除了年轻女性,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家族史以及患有甲状腺疾病、其他免疫性疾病的人也是该病高发人群,需要警惕以下几个早期症状。 1) 疲劳。 这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最常见症状之一,患者常感到难以缓解的疲倦。 2) 关节痛和肿胀。 尽管这些症状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但它们也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早期迹象。 3) 低烧。 系统性红斑狼疮早期可出现无明显原因的低烧。 4) 皮疹。 以出现在面颊和鼻梁上的「蝶形疹」最为典型。 5) 光过敏。 在日光照射后出现明显的皮肤过敏反应。 6) 头发稀疏。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可能会经历头发变薄或大量脱发。 7) 手指和脚趾变色。 在冷天或压力下,手指和脚趾可能会因雷诺现象(指在寒冷或情绪紧张的刺激下,突然发生指(趾)末端小动脉痉挛,导致皮肤颜色出现变化)变成白色、蓝色或红色。 8) 口腔溃疡。 反覆出现的口腔或鼻腔溃疡可能是早期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症状。 9) 血尿、蛋白尿。 系统性红斑狼疮容易引起狼疮性肾损害,可出现血尿、泡沫尿等尿液改变。 10) 不孕和反覆流产。 系统性红斑狼疮女性患者在病情控制不佳时,不易怀孕且易发生反覆流产等不良妊娠事件。 红斑狼疮高风险人群若出现上述状况,建议及时就医,查明原因对症治疗。 医生说,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因很复杂,为降低疾病发作风险,高风险人群需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定期运动和保持心情愉快,此外还要避免过度日晒或紫外线暴露。 (新闻综合整理自《香港01》《东方日报》《生命时报》《新浪新闻》)
Topic image

医生:多项诱因导致脑动脉瘤破裂 难通过体检预防

本地37岁艺人庄群施(Queenzy)被证实死因为脑动脉瘤破裂,医生表示,如果脑动脉瘤突然破裂,致死率非常高,25%的人在24小时内会死亡,50%的人则会在3个月后陆续死亡。 根据《星洲日报》报道,大马医药公会柔佛州前主席叶昌祖医生在脸书发文表示,脑动脉瘤是一个充满了血液的小泡,存在破裂的危险,对周围的脑细胞造成严重的损伤,主要对穿过大脑下方和颅底的核心动脉产生影响。 “尽管大多数人都有患脑动脉瘤的风险,但40岁以上的人群中脑动脉瘤破裂的风险更高,且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他披露,脑动脉瘤出现在脆弱的动脉壁中,发病原因未知,但是发病的可能原因包括年龄增长、高血压、有家族病史,其他致病因素包括例如一些循环系统疾病,如动静脉畸形,还包括滥用酒精和药物、头部创伤、感染和肿瘤。 “更多情况下是与动脉硬化有关,动脉硬化是一种血管疾病,由于脂肪沉积逐渐累积在动脉壁内,从而导致动脉硬化。” 他说,脑动脉瘤出血或破裂后出现的常见病症和症状,包括视力模糊和语言障碍、突然失去意识或暂时意识丧失、反胃和呕吐、颈部疼痛、一侧身体突然瘫痪或无力、痉挛、严重的头痛。 “如果脑动脉瘤突然破裂,其致死率非常高,25%的人在24小时内会死亡,50%的人则会在3个月后陆续死亡。” 他指出,平常很难通过身体检查检测到脑部有动脉瘤,所以基本上属于一种很难预防的疾病。 叶昌祖医生接受本报询问时表示,脑动脉瘤为何会破裂真的无从考察,但是突发性高血压、压力、意外碰撞、头部创伤等原因, 都有可能造成脑动脉瘤破裂。 根据《中国报》报道,执业家庭医生崔耀豪表示,头脑内的动脉瘤在正常情况下可能没有被发现。 他分析说,动脉瘤爆裂很可能的一些诱因,包括工作很累、吹头发热度过高,又或者睡不好血压突然飙升,血管支撑不住就爆裂,以致血不断流在头脑内,造成心跳很快。 他指出,动脉瘤破裂出血与老年人的疾病不同,老年人是血管内已阻塞,血压太高导致冲破血管出血。 对于能否通过身体检查预早发现动脉瘤,他说:“平常有做身体检查应该也不会查到动脉瘤或血管动脉畸形瘤,这是需要进行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m)。” 他说,CT血管造影是在血管内放造影剂,看的是血管,不是看其他部份,而CT Scan(CT扫描)是看头脑,却看不到血管,CT血管造影是看血管而不看头脑。 庄群施昨日在参与戏剧拍摄期间,突然嘴唇发紫和呼吸困难,随后倒地昏迷,最终被赶到场的医护人员证实毙命,得年37岁。   预防脑动脉瘤: 1、从儿童时期就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均衡,不挑食、不偏食,每天食多种蔬菜、水果。这样可以预防脑血管病变。 2、一般脑血管病均忌讳“三高”,饮食上需要注意低盐低脂,以高蛋白及膳食纤维为主。高纤维素食物有笋、青菜、豆芽、海蜇、海带、番茄等;高蛋白食物有奶、蛋类、鱼、瘦肉等。控制盐分摄入,每日2—5克,少食咸菜、腌制品等。 3、加强自身修养,遇事冷静、不急躁、少发脾气,减少肾上腺素色额外分泌,减少或延缓高血压、动脉硬化的发生。 4、 忌烟酒。烟酒会对人体血管造成直接破坏,特别是吸烟,与动脉瘤破裂风险直接相关。 5、对于已有动脉瘤潜在疾病的患者,如何注意避免诱发因素十分必要,如保持大小便通畅、及时治愈咳嗽、避免情绪激动,减少对颅内压的影响,避免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发生。   (报导整理自《星洲日报》《中国报》)  
Topic image

“孤独”对健康威胁 比肥胖缺乏运动大!

日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孤独”是全球健康及公卫迫切危机,对健康的危害相等于每天抽15根香烟! 世卫成立了一个国际委员会来解决“孤独”危机。 委员会以美国公共卫生局(USPHS)局长穆尔蒂和非洲联盟青年特使姆潘巴为首,成员包括11名倡议者和政府部长,预计委员会运作3年。 穆尔蒂表示,孤独对健康的危害相等于每天抽15根香烟,对健康威胁甚至比肥胖和缺乏运动还大! 研究显示,老年人平均每4人中就有1人觉得孤独,孤独会使老年人罹患失智症的风险增加50%,罹患冠状动脉疾病或中风的风险增加30%。 姆潘巴说,“孤独”成为一个超越国界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影响层面包含健康、发展等各个方面。 除了老年人,年轻人平均也有5%至15%觉得孤独,其中在非洲比例更高,有12.7%青少年觉得孤独,欧洲只有5.3%。 穆尔蒂强调,这些问题不会只影响一个国家,“孤独”是一种被低估的公共卫生威胁。 (整理自《星洲日报》)
Topic image

西兰花+姜黄健康又美味 抗发炎效果还加乘!

西兰花(又称青花菜)是餐桌上很常见的食材,属于十字花科家族一员的它,能为健康带来不少正面影响,堪称超强养生蔬菜,含有丰富且齐全的营养素,具改善便秘、降低胆固醇及预防癌症等功效! 台湾老内科专科傅裕翔医师发文表示,若只能推荐1种青菜,不论以医生或厨师的角度,他都推荐西兰花,其为蔬菜当中的营养冠军,营养素丰富且齐全,能一次补充多种微量元素,尤其绿色比白色花椰菜更营养。 西兰花4种好处: 1、营养丰富齐全 有维生素A、C、钙、磷、铁、钠等矿物质,维生素C尤其丰富。绿色的西兰花比起白色的花椰菜,在膳食纤维、蛋白质、维生素A、β-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营养方面,都更加突出。 2、改善便秘 西兰花有丰富纤维质,能帮助食物消化,改善便秘。 3、降低胆固醇 西兰花能减少血中三酸甘油脂和坏胆固醇形成,可以说是血管清道夫。 4、预防癌症 世界癌症基金会研究显示,西兰花能预防口腔癌、胃癌,抑制肿瘤形成。 另外,有科学家研究发现,西兰花中的萝卜硫素,若与姜黄所含特有的姜黄素组合在一起,对于抗发炎效果而言,可以发挥很好的加乘作用,比单纯只有姜黄素或萝卜硫素的情况下,效果好得多。 这也意味着,西兰花与姜黄同时入菜,会对健康更有帮助,食得美味又健康。     (报导整理自《中时新闻网》)
Topic image

研究:午睡能减缓脑容量衰老 可改善认知能力

你有睡午觉的的习惯吗?你知道吗?有研究显示,日间小睡可能会减缓大脑萎缩,把大脑衰老延缓多达7年。 午睡被认为是健康生活方式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近年来,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午睡,不过,午睡是否有利于大脑健康,其实还是存在争议。 根据英国伦敦大学、美国哈佛医学院及乌拉圭共和国大学的研究人员早前在《睡眠健康》期刊上发表研究显示,经常午睡的人,与较大总脑容量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午睡减缓大脑随着年龄增长而萎缩的速度,从而有助于保持大脑健康。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近38万名平均年龄为57岁的参与者数据,分析了午睡相关92个遗传变异,比较了有午睡遗传基因和没有遗传基因的人,大脑的总脑容量、海马体积、反应时间和视觉记忆等;当中57%参与者从不午睡,38%人偶尔午睡,5%经常午睡。 分析显示,与没有午睡遗传倾向的人相比,有午睡遗传倾向的人,与总脑容量大15.8立方厘米有关。 研究人员估计,这相当于有午睡习惯的人,脑容量衰老减缓2.6至6.5年;研究表示,有午睡习惯,与较大总脑容量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有助于保护大脑健康。 随着年龄增长,大脑会发生变化,大脑中神经元数量和连接数量会逐渐减少,导致脑萎缩。这可能会导致认知功能下降,例如记忆力和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然而,生活方式对认知功能有很大影响,如运动、睡眠等,可以减缓这种萎缩的速度。 脑容量即颅骨内腔容量大小,与认知健康和痴呆症风险有关;而在海马回体积、反应时间和视觉记忆方面,是否午睡则没有任何影响。 研究报告第一作者、博士生瓦伦蒂娜帕斯说:“这是首个试图解开习惯性午睡与认知和大脑结构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 资深研究员维多利亚·加菲尔德博士说:“希望这类研究能证明午睡对健康有好处。” 研究小组在论文中还说,午睡与脑容量之间这种关联或许也意味着,人们“可以通过午睡弥补睡眠不足,从而预防神经组织退化”。 其实此前经有研究证实,午睡有一定的健康益处。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人员,对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研究中近3000名65岁或以上的老年人资料进行分析后发现,午睡约1个小时,可能最有利于维持大脑的记忆、思维和决策能力。 上海精神卫生中心的研究人员在60岁及以上老人中研究显示,午后眯一下会让脑子好使点。 研究显示,与没午后小睡老年人相比,有午后小睡习惯者位置意识、言语流畅性和记忆能力测试中表现更佳,其中原因可能是,午后小睡有助于调节人体炎症反应。 不过,午后小睡也有“副作用”,研究者发现有午睡习惯者甘油三酯水平更高,可能久坐不动容易让人打盹。 午睡还有其他好处。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良好生活习惯或许还应该包括适当的午睡。 希腊研究人员在欧洲心脏病学大会上公布的一项队列研究表明,在高血压控制良好的中年患者中,午睡者的血压比不午睡的患者控制得更好。午睡对血压的影响还能持续到晚上。 另一方面,午睡虽然有好处,但一些研究还显示,睡的时间过长就不利健康了,那么,午睡多长时间最为合适呢? 根据美国布莱根妇女医院、西班牙穆尔西亚大学研究显示,最佳午睡时长是为30分钟。 研究说,与不午睡人相比,午睡超过30分钟的人,与高体质指数、代谢综合征风险增加41%相关,特别是腰围、空腹血糖和血压方面。而午睡小于30分钟的人,代谢健康风险则不存在,且在血压方面表现得更好。 在今年4月13日,西班牙韦尔瓦大学研究人员在欧洲心脏病学会年度大会也公布一项研究显示,最佳午睡时长或是15至30分钟。 “超过30分钟,患心律不齐风险增加90%,接近翻倍;与午睡时间长的人相比,午睡时间少于15分钟的人患房颤风险降低42%,午睡15至30分钟人,患房颤的风险降低56%。” 此外,一项西班牙研究表明,与不午睡的人相比,午睡超过30分钟的人肥胖、高血压以及代谢综合征风险高;午睡少于30分钟的人肥胖和代谢综合征风险未增加,与不睡午觉者相比,收缩压升高的风险还降低了21%。 (文章综合自《澎湃新闻》《新浪新闻》《ET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