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s – Page 2 – 988
Topic image

4身体部位若隐隐作痛 恐是癌症警号要注意!

持续头痛、腹痛,担心自己身体出大问题?有患癌的风险?到底如何分辨慢性痛症与症状? 中国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在社交平台撰文提醒大众,若身体的4个部位出现隐隐作痛,的确有可能是癌症警号。若出现1种腹痛情况,更有可能是胰脏癌症状。 中国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撰文说,与普通疼痛相比,癌症引发疼痛会反复发作,是一种持续,而且症状不断加重过程。 院方指出,若身体以下4个部位持续疼痛,恐怕癌症警号。 1.持续头痛 一般情况/感染疾引发: 普通头痛通常与头部外伤、感染性疾病(例如流感、肺炎)、高血压、颈椎病或偏头痛等病史有关。不过,有部分人则可能因为疲劳导致神经功能障碍而引起。 发病较急,而且伴随发烧的头痛通常是感染性疾病所导致;若长期反覆发作的头痛或搏动性头痛,多为偏头痛或神经症引起。 与癌症相关: 脑肿瘤侵犯、破坏脑组织、脑神经及颅骨也可能会引发头痛症状。 若出现长期头痛,症状加重,伴随呕吐、视力模糊、口角炎、肢体抽搐、走路不稳及意识障碍等情况,则要格外小心,因有机会是患脑肿瘤。若有怀疑,应及时就医,进行磁力共振扫描或电脑断层扫描。 2.经常胸痛 胸痛有机会是以下原因引发:冠心病、心肌炎、支气管炎、胸膜炎、气胸、肋骨骨折及带状疱疹等疾病。 与癌症相关: 部分胸痛情况可能与更严重健康问题有关,例如是肺癌、纵膈肿瘤,通常会反复出现胸痛并伴随痰中带血、上肢肿胀等情况。另外,也有可能与食道癌有关,患者除了胸痛,更会伴随吞咽困难和声音沙哑等症状。若发现异常,应尽快求医。 3.经常腰背痛 常见腰背痛原因: 腰背痛成因,通常与长期不良坐姿、暴力损伤、感染性疾病、胸腰椎退行性病变及先天性脊柱侧弯、脊柱裂等有关。 与癌症相关: 若出现原发或转移性恶性肿瘤,也会影响胸腰椎及软组织化,继而引发腰背痛。 如果出现顽固性腰背痛,并沿着一侧身体放射和疼痛剧烈,甚至呈现烧灼或绞榨痛。脊柱在活动、咳嗽和打喷嚏时会更痛,即使休息和服用药物也难以缓解,则有机会是患上恶性肿瘤。 若要判断是否患上癌症,可透过腰背部电脑断层扫、磁力共振扫描或电生理检查等方法诊断。 4.持续腹痛 常见腹痛原因: 常常腹痛有机会是腹腔器官炎症性疾病,例如:肠胃炎、胆囊炎、胰腺炎、阑尾炎等。除了腹腔器官炎症性疾病,可能与腹腔内脏出现扭转、阻塞及破裂,也会出现腹痛。部分人士出现顽固性腹痛,多见于胃癌、胰脏癌、肠癌、肾癌、肝胆恶性肿瘤及妇科恶性肿瘤等疾病。 与癌症相关: 有明确病因的腹痛,通常经过专科治疗就能有效缓解腹痛症状,若伴随其他症状,有可能是以下原因引发: 胃肠道恶性肿瘤:出现反复腹痛伴随恶心、呕吐、腹泻、便秘、黑便及便血等症状。 肝癌及胰脏癌:腹痛时通常会伴随皮肤、眼睛发黄及白色大便等症状。 肾癌:经常反复腹痛,而且伴随腹部有肿块、无痛性血尿等症状。 妇科恶性肿瘤:女性患者若反复腹痛,并伴随阴道不规则出血、排液等症状,则可能与妇科恶性肿瘤有关。 若有怀疑,可以透过以下检查方法作进一步确认,例如:腹部及骨盆腔磁力共振扫描、电脑断层扫、胃肠镜及癌症肿瘤标记等。 (新闻整理自《星岛日报》)
Topic image

发霉水果还能吃吗?专家警告:去除霉变也无法避免隐形毒素

你是不是也曾遇到过水果变烂发霉时,舍不得丢掉,决定只把坏掉的部分切掉继续吃?但你知道吗,台湾毒物专家发出警告,即使把霉变部分去掉,隐藏的毒素依然可能存在,吃了可能对肠胃造成大麻烦,尤其是对免疫力较弱的朋友。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发霉食物的那些事,看看它们到底有没有你想象中那么“无害”,以及如何更安全地享用水果,别让“不舍”变成健康的隐患!     发霉的水果还能吃吗? 台湾的毒物学专家提醒公众,不要食用腐烂或发霉的食物,即便将可见的霉变部分去除,隐藏的毒素仍可能存在,无法用肉眼察觉。 根据《ETtoday新闻云》的报道,许多长辈在发现水果腐烂发霉后,常因不忍浪费,将坏掉的部分削去继续食用。那么,这样的行为是否存在食安隐患呢?水果发霉后到底应不应该食用呢? 台湾毒物科专家招名威在其粉丝专页上明确表示:“当然不行!” 他特别强调,对于老年人、幼儿、孕妇及免疫力较弱的人群,绝对不能食用腐烂或发霉的食物,这是一项基本的健康饮食原则。 招名威解释称,水果含有较高的有机酸,有助于延缓腐败和抑制细菌生长,但一旦发霉,霉菌无论颜色如何,都应当立即丢弃,绝不可再食用,否则不仅可能导致肠胃不适和腹泻,长期食用还可能引发肠胃疾病。 他提醒,霉菌种类繁多,且通常会分泌有毒物质,对人体几乎没有益处。虽然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将发霉部分去除,但看不见的地方仍然可能藏有毒素。 因此他建议,最保险的做法是将发霉的食物彻底丢弃,不必为不舍而冒险。 另外,食安专家韦恩也曾指出,认为“只要切掉发霉部分就能食用”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因为当水果表面出现霉菌时,内部很可能已经有不可见的菌丝蔓延,仅仅去除表面霉菌并不代表能够完全清除内部的污染。若误食过多霉菌,可能会导致霉菌性肠胃炎。” 营养师高敏敏则提醒,水果是否能食用要看具体的腐烂情况。 她分析了三种情况:撞伤后的水果应尽快食用;冻伤后的水果虽然能食用,但口感较差;而一旦水果发霉,必须丢弃整颗,因霉菌已经深入果实内部,食用后可能引发严重健康问题。   (报导整理自《星洲日报》)
Topic image

流感疫苗非人人适合 4类人接种前先咨询专业意见

近来流感疫情持续升温,疫苗需求量甚至出现供不应求情况,许多人都急着接种疫苗,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接种。 接种疫苗是预防流感并发重症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接种流感疫苗的最佳时机,是“流感季节前”或“疫情升温时”,尽早接种,可获得完整保护力。 无论如何,有4类人在接种流感疫苗之前,一定要先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评估是否有接种之必要: 1.对疫苗成分严重过敏者 如曾对流感疫苗或其中成分产生严重过敏反应者,应避免接种 2.曾接种流感疫苗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者 如出现呼吸困难、休克、严重过敏性反应等,应避免再次接种 3.急性发烧或感染中病患 建议等症状缓解后再接种,以免影响疫苗效果 4.未满6个月的婴儿 这个阶段的婴儿不适合接种流感疫苗,建议通过家庭成员接种疫苗形成“防护圈”,间接保护婴儿 (整理自《vibes.8world》)
Topic image

熬夜的代价:皮肤暗沉、肚子胀气 原来睡不好竟会这样影响你!

睡眠对身体的各方面健康至关重要,而最新研究表明,缺乏充足的睡眠不仅会影响精神状态,还可能在外貌上带来明显的变化。英国睡眠科技公司利用人工智能(AI)模拟睡眠不足的影响,揭示了睡眠与皮肤健康、体重控制等方面之间的密切关系! 英国睡眠科技公司Simba通过人工智能(AI)技术模拟了睡眠不足对人体的影响,结果表明,缺乏睡眠可能引发一系列外貌和健康问题,包括皮肤暗沉、腹部胀气、指甲脆弱等,甚至可能干扰血液循环,导致皮肤失去光泽,并加剧湿疹和牛皮癣等皮肤状况,让人显得更加憔悴。 根据《每日邮报》的报道,Simba对2175名英国成年人进行了调查,分析他们的睡眠习惯及身体外貌的变化,并使用AI生成了对比图像。研究发现,睡眠不足最先影响的部位是皮肤。 调查显示,15%的受访者表示指甲变得脆弱,24%的人觉得皮肤变得敏感,16%有湿疹,7%患有牛皮癣,10%的受访者称皮肤变得暗淡无光。 Simba的合作伙伴The Sleep Charity副执行长阿堤斯指出,夜间是皮肤自然修复的关键时刻。如果血液循环受到影响,皮肤的自我修复过程就会受到阻碍,导致肤质变差。 此外,睡眠不足还可能导致体重增加。调查发现,睡眠不充足的受访者中,有26%的体重超标,32%的人出现胀气问题。阿堤斯解释称,睡眠不足会干扰两种调节食欲的荷尔蒙——“饥饿素”(ghrelin)和“瘦体素”(leptin)。 当睡眠不足时,饥饿素分泌增加,使人更容易感到饥饿,而瘦体素则减少,导致饱腹感降低,增加对高热量食物的渴望,从而提升肥胖风险。 [caption id="" align="alignnone" width="1800"] 网络图[/caption] 睡眠不足还会影响体温调节,导致手脚冰冷。阿堤斯强调,人体的生理时钟控制着体温调节,睡眠不足可能导致体温调节功能失常,使得手脚出现异常冰冷或忽冷忽热的感觉。 英国国民保健署建议,健康成年人每晚应保证7至9小时的睡眠,具体时间根据年龄、健康状况及个人习惯有所不同。 儿童和青少年由于生长需求,通常需要更多的睡眠,而新生儿的睡眠时间则可能长达8至16小时。
Topic image

惊见逆转癌症“开关掣” 韩科学家发现抗癌新法!

韩国科学家研究抗癌取得大突破,据报发现一种“分子开关”,可把癌细胞逆转并变回健康细胞。 香港《星岛日报》引述《每日邮报》报道称,透过激活这种分子“开关”,韩国研究人员能把癌细胞阶段。 癌症的发展并不是立即发生的转变,而是随着健康细胞DNA起变化,随时间推移逐渐发生,从而改变细胞的功能,而领导这项上述新研究的韩国科学技术院生物学教授赵光贤(音译)表示,研究在基因网络层面,详细揭示癌症发展过程背后细胞内发生哪些变化,而此前这一直被认为是个谜。 随着这个研究发现,这使得他们能利用正常细胞在最终不可逆的转变为患病细胞之前的“关键时刻”,来阻止其进展。 “这是首个揭示在这一转变时刻,隐藏着可扭转肿瘤发展的重要线索的研究。” 研究人员透过实验室培育,由结肠癌细胞制成的微型肿瘤或类器官中的分子细胞,实测这种新的治疗机制。他们的“开关”阻止癌细胞生长,并使细胞恢复到健康状态。 美国纽约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前肿瘤学家桑多瓦尔博士(Troso-Sandoval ),在理解此项研究后,她向《每日邮报》说:“这个发现为癌症治疗提供一种新方法,即重新连接癌细胞,而不是消灭它们。” 她指出,为了更好理解这种混合状态,可以想像水在恰好100°C温度下沸腾:“在一段短暂时间里,水既不是完全液态,也不是完全气态。” 她说,这就类似于癌症的发展过程中,细胞既是健康细胞,又是癌变细胞。 目前,传统癌症治疗著重于透过手术切除癌细胞,或透过放射线或化学疗法摧毁癌细胞。但新研究似乎发现了第三种方法,或可让癌症患者恢复健康细胞。 桑多瓦尔博士说,这可能会带来比放射治疗和化疗毒性更小的治疗方法,传统疗法会损害身体所有细胞,而不仅仅是癌细胞,并且导致严重副作用。 她并说,这项研究也提供“对癌症生物学更深入了解,从而可能带来更个人化的医疗”。 (新闻整理自《星岛日报》)
Topic image

女子躺玩手机双眼近视相差400度 专家:保持适当距离、定时休息及调整光线!

中国武汉一名女子因长期侧躺玩手机,导致左右眼近视度数相差达400度,引发了视力严重不均的情况。 来自武汉的蔡女士原本已有近视,但她最近发现戴眼镜看东西时感觉模糊,经检查发现两只眼睛的近视度数相差了400度,右眼达到800度,左眼则为400度。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眼科专家李新宇指出,除了先天因素,躺着玩手机也是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 李医生解释,当人们侧躺玩手机时,下方的眼睛由于距离屏幕更近,容易疲劳,近视度数也会加深;而另一只眼睛处于放松状态,近视度数增长较慢,最终导致双眼视力差异加大。 为了保护视力,李医生建议人们保持眼睛与屏幕之间的距离在30至40厘米之间,且每使用电子设备20分钟,需让眼睛休息20秒。 此外,定期眨眼有助于保持眼睛湿润,避免眼睛干涩与疲劳。最后,调整光线和屏幕亮度也是护眼的有效方法,人们要确保周围光线充足及调整屏幕亮度,亮度过高或太低会刺激眼睛,以避免眼睛受到不适刺激。       (报导整理自《星洲日报》)
Topic image

非吸烟者患肺癌比例升 与空气污染有关!

世界卫生组织属下的国际癌症机构(IARC)发布研究报告指出,没吸烟而患肺癌的比例呈上升趋势,且多数个案为肺腺癌,空气污染可能是一个重要因素。 IARC表示,在美国和英国等地,吸烟率呈下降趋势,但非吸烟者患肺癌的比例上升。 IARC研究发现,非吸烟肺癌患者中,多达70%患上肺癌亚型之一肺腺癌。 根据研究,空污造成的腺癌负担最大的地区是东亚,尤其是中国,研究发现在中国,尤其是在雾霾严重的城市,患上与空气污染相关的腺癌的风险特别高。 负责这项研究的法国及中国专家认为,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可能是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他们估计,全球每年诊断出60万宗腺癌的病例中,约有三分之一可归因于空气污染。 尽管患肺癌者以男性居多,但研究团队指出,腺癌在女性中更为常见,专家认为,这可能是与室内烹饪造成的污染增加所致。 IARC表示,近几十年来,香烟制造和吸烟模式的变化影响了不同类型肺癌的发生率趋势,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空污与腺癌风险增加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整理自《星洲日报》《中国报》)
Topic image

比发烧更关键!医生提醒:这2大流感重症需警惕 及时就医免失治疗时机

台湾女星大S(徐熙媛)因流感并发肺炎去世,享年48岁,令各界震惊。胸腔内科医生苏一峰提醒,“喘”和“意识状况变差”是流感重症的重要指标,比发烧更为关键;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务必尽早就医,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据台媒ETtoday报道,苏一峰医生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流感重症往往在发病一周内出现,症状包括呼吸急促、精神不振、昏睡等。 对于流感患者,他特别强调“喘”和“意识变差”是需要特别警惕的重症信号,不能轻忽,延误就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他还指出,流感的传播力很强,通常在症状出现前一天开始具备传染性,且在症状出现后的3至4天传播力最强,之后可能持续1到2周。 因此,他建议流感患者保持社交距离,佩戴口罩以减少传播风险。 小S于3日发声明确认姐姐的离世,表示:“谢谢大家的关心!新年期间,我们全家来日本旅游,我最亲爱的善良的姐姐熙媛,因流感并发肺炎不幸离世。感恩这辈子能成为她的姐妹,彼此照顾、相伴,我会永远感激她、怀念她!珊~一路好走!永远爱你 together remember forever。”       (报导整理自《ET Today》)
Topic image

过年大餐这样吃更健康!

亲朋好友聚餐可谓农历新年重要的环节之一,但大鱼大肉可能会影响健康或导致肥胖,要怎样吃才能健康又不扫兴呢? 台湾嫚嫚营养师授招,只要调整饮食顺序,选择好的烹煮方式,适量享用年菜,一般而言不必特别忌讳饮食,即便是过年大餐也可以吃得开心又健康。 她提醒,糖尿病患者应尽量避免糖份过高的食物,也更特别注意饮食顺序。 肾脏不佳者必须避免过咸的食物,蔬菜水果也需斟酌,至于痛风者则尽量避免海鲜、肉类、汤品过量。 她建议,用餐可先喝汤,再吃蔬菜和肉,最后再吃饭、面等淀粉,若汤为浓汤则最后喝。 她解释,先喝汤可增加饱足感,避免饮食过量,而先吃膳食纤维、油脂、蛋白质等,可延缓胃排空速度,胃排空速度会影响30%的饭后血糖,最后吃进淀粉类食物不会太多,整体而言糖类吸收速度也不会太快,可避免血糖飙升,也有助减重。 而浓汤虽然是汤,但大多有勾芡或淀粉类食物,如泥状的南瓜汤,是更容易吸收的淀粉类食物,比吃饭还要更快,因此建议放在最后一位。 另外,水饺、年糕、萝卜糕、发糕等,这些都属淀粉类食物,应酌量食用。 至于烹煮方式,尽量选择清蒸,避免过多油炸食物。 (整理自《今健康》|星报示意图)
Topic image

营养师分享五大贴士 健康过年不变胖

农历新年期间,免不了与亲友聚餐,吃了各种美食加上缺乏运动,一不小心就会体重增加,如果长时间过量饮食,甚至会影响健康,新年要如何保持身体健康,新加坡心脏基金会高级营养师姚莲栗分享了5个贴士: 1.专注摄取纤维素 聚餐先吃高纤维食物如蔬菜或豆类,这些食物能增添饱腹感,降低过量食用肉类菜肴的可能性。 出门聚餐前,也可以先吃一些高纤维、高蛋白的小吃。例如:水果搭配低脂原味酸奶、坚果和种子,无盐坚果配低脂牛奶或无糖豆浆,以维持较长时间的饱腹感。 高纤维食物一般需要较长时间咀嚼,有助减缓进食速度,维持较长时间的饱腹感,并支持血糖的平稳上升,以及持续的能量释放。 2.实行进食分量管理 尽量用新鲜蔬果填满餐盘,建议使用较小的餐具如选择小盘子或碗装食物,有效管理进食分量,不妨与他人分享喜爱的食物,减少进食分量。 不必放弃最喜欢的节日美食,并且能通过与亲友分享,避免过量饮食。 可按照健康饮食餐盘规划你的饮食,遵循“四分之一、四分之一、一半”(Suku, Suku, Separuh)的原则。 把盘子分为三个部分:盘子的一半装蔬菜和水果,四分之一碳水化合物,剩下的四分之一则是蛋白质。 3.维持正念饮食 慢慢享用,细嚼慢咽享受美食,同时,注意身体发出的饥饿和饱足信号,防止无意识进食,大脑需要约20分钟才能感知饱腹感,因此应慢慢吃。 4.保持充足水分 建议在拿食物前,先喝一杯水,这有助于辨别真正的饥饿信号,因为人们常将口渴误认为是饥饿。 5.正餐定时吃 保持全天均衡的常规餐食,少吃一餐看似降低所摄取的日常卡路里,但更容易导致饮食过度,也更难在饥饿感来袭时,做出明智的健康选择。 避免空腹参加聚会,这有助于控制所吃的食物分量,防止过度进食,减轻对心脏造成的负担。 (整理自《联合早报》|图取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