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s – 988
Topic image

药不能乱吃!5类药物滥用恐伤胃

胃痛千万别乱吃药!否者你的胃恐“伤上加伤”! 医生祖拜迪列出5类伤胃药物,若在缺乏知识和医生监督下使用,恐危害健康,导致病情恶化! 祖拜迪在脸书发文指出,许多人都患有胃病、胃灼热或胃酸倒流,最快缓解不适的方法就是服用止痛药、抗生素或抗酸药物。他提醒,若缺乏专业指导、长期或无节制服用,反而会破坏胃肠道的黏膜保护层,引发发炎、溃疡,甚至更严重的副作用。 “药物本身不是坏东西,但若在缺乏知识和医生监督下使用,可能弊大于利。” 他建议,针对病因治疗,而非只是缓解症状,也应避免长期依赖药物,应遵医嘱服药。 他补充,胃病患者应改善饮食及生活习惯,以天然食品如:姜黄、姜、橄榄油、益生菌等代替药物。 “让食物成为药物,而不是药物成为食物。” 他说,胃炎和胃酸倒流问题不仅仅是酸性问题,也是消化系统出现问题的征兆,不应忽视这些小症状。 胃病患者常服用的5类伤胃药物: 1.非类固醇止痛药(NSAIDs) 如:Ibuprofen、Diclofenac、Mefenamic Acid 📌可能引发胃溃疡、慢性胃炎等问题。 2.类固醇类抗炎药 如:Prednisolone、Dexamethasone 📌长期使用会导致胃黏膜萎缩、免疫失调,骤然停药甚至会加重炎症。 3.抗生素 如:Amoxicillin、Clarithromycin、Metronidazole 📌滥用会破坏肠道有益菌群,导致“肠漏症”、消化紊乱及微生态失衡。 4.抑酸药(PPI) 如:Omeprazole、Esomeprazole、Pantoprazole 📌长期服用会降低胃酸,影响食物消化,甚至导致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加重GERD。 5.糖尿病药物 如:Metformin 📌可能引发腹泻、胀气及肠道不适,间接影响胃部健康。 (整理自《星洲日报》|祖拜迪脸书)
Topic image

重度饮酒脑损伤几率大增 研究:喝酒增失智风险

研究发现,每周喝超过8杯酒,会大幅增加罹患失智症风险! 《每日邮报》报导,巴西圣保罗大学医学院研究团队发现,每周喝超过8杯酒,就会让导致失智的脑部损伤风险翻倍。 “即使没有罹患失智症,也可能在老年时,造成记忆力和思考能力退化!” 研究团队分析了1781具遗体(平均享年75岁)的大脑组织后发现,常饮酒者比滴酒不沾的人平均早逝13年。 专家将受试者依饮酒习惯分为四组:从不饮酒者、节制饮酒者(每周7杯以下)、重度饮酒者(每周8杯以上)及曾经重度饮酒者。 研究发现,重度饮酒者出现脑动脉硬化迹象的几率,比不喝酒的人高出133%;曾经重度饮酒者增加了89%,就连节制饮酒者也高出60%。 研究过程中,专家特别观察遗体是否有“Tau蛋白缠结”和“脑动脉硬化”等病变,这些变化会破坏神经连结、减少脑部供血,是造成失智症的危险信号。 Tau是一种与微管相关的蛋白,主要在大脑部分表达,其功能是稳定轴突微管。 重度饮酒或曾重度饮酒者,出现tau蛋白缠结的几率,也比滴酒不沾者高出30%至40%,饮酒者的大脑相对于身体的比例明显降低,代表大脑可能萎缩,亦即认知功能表现较差。 研究团队强调,虽然这项结果不能直接证明“重度饮酒一定会导致脑损伤”,但可以证明两者之间有关。 (整理自《中国报》)
Topic image

一口猪油吃出健康的可能?医师:猪油不是原罪 关键在体质与吃法!

还记得小时候的猪油拌饭吗?一勺刚炼好的猪油,加上几滴酱油,就能唤醒我们对家的记忆。对许多人来说,那不仅是滋味,更是童年的温度。 但随着健康意识抬头,猪油逐渐被视为“不健康”的代表,被认为会造成高胆固醇、动脉硬化。然而,作为长期从事基因与精准营养医学的医生,台北荣总遗传优生学科主任张家铭医师想提醒:与其全盘否定猪油,不如重新认识它的本质与背后科学。 ✅ 猪油的3个意外优点:少反式脂肪、发烟点高、脂肪酸组合佳 首先,许多人不知道,天然猪油不含工业反式脂肪酸。相较人造奶油、酥油等氢化植物油,猪油对心血管的负担反而较低。 其次,猪油发烟点高、稳定性好。在高温烹调时,比许多植物油更不易产生有害油烟与氧化物质。用于中式家庭烹调,如炒菜、煎蛋,反而较安全。 更值得一提的是,猪油中含有一定比例的单元不饱和脂肪酸,这类脂肪酸也存在于橄榄油中,可能对心血管具有保护作用。 所以,猪油不是“不能吃”的坏油,而是“怎么吃”、“吃多少”才是关键。   🦠 吃错油,肠道菌相失衡,免疫力也会下降 近年研究指出,动物性油脂若摄取过量,可能影响肠道菌群平衡,特别是减少能产生短链脂肪酸的好菌。这类好菌有助维持肠道屏障、调节免疫反应、抑制慢性发炎。 一旦菌相失衡,不仅肠道可能“漏”出毒素与过敏原进入血液,身体也会出现发炎倾向、免疫力下降,甚至疫苗反应也变差。 一句话:吃错油,不只是脂肪堆积的问题,更可能连带影响免疫系统的稳定性。 ⚠️ 猪油与慢性病的连结:关键在整体生活方式 从基因医学角度来看,猪油与健康风险的关联,不在猪油本身,而在于它如何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若猪油与高碳水、低纤维、久坐少动的生活型态结合,容易成为引爆代谢疾病的“加速器”。这也是为何猪油摄取过多,常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第二型糖尿病、三高等有关。 但如果您的饮食本身偏清淡、摄取足够蔬果全谷,猪油偶尔作为点缀,并不会对健康造成太大负担。 🧬 每个人对猪油的反应不同,精准营养才是关键 我常说,“猪油不是原罪,体质差异才是关键”。同样一口猪油,有人吃了没事,有人却慢慢走向慢性病边缘。这背后可能牵涉到肠道菌相、基因表现、代谢能力与生活习惯。 这正是精准营养医学要处理的问题——不是一刀切地标示食物为“好”或“坏”,而是协助每个人找出适合自己的饮食选择。 所以,问题不在于“猪油到底能不能吃”,而是“您的身体,今天适合这一口吗?”   🍴 美味与健康之间,其实可以不冲突 猪油,是许多台湾家庭餐桌上的情感符号。从阿嬷的灶脚到妈妈的炒饭,它承载的不只是味觉,还有家的记忆。 我们不必为了追求健康就一刀斩断传统,而是可以选择聪明吃法:少量使用、油品干净、搭配丰富蔬果与高纤饮食,让猪油成为料理中的“点睛之笔”,而非主角。 健康不是全然割舍,而是学会平衡——在美味与身体需求之间,找到属于自己的饮食节奏。     (报导摘自《康健》)
Topic image

石榴的健康魔力:预防癌症与抗老 但这些人不适于食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了石榴对健康的诸多益处,它不仅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还被科学家发现具有强大的抗癌能力。根据最新研究,石榴不仅能预防多种癌症,还能提供多方面的健康益处。 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这颗被誉为“超级水果”的石榴,如何成为抗癌与健康促进的天然良方! 《食品科学与营养》最新研究表明,石榴对预防多种癌症具有显著效果,果汁、种子和萃取物具有抗增殖、抗肿瘤和抗炎症的特性,可有效降低癌症发病率超过20%。 此外,石榴对于摄护腺癌、膀胱癌、乳腺癌、皮肤癌、肺癌和大肠癌等六种癌症均具有预防作用。 据《哈芬登邮报》报道,研究人员发现,石榴中的多酚成分能够抑制癌细胞生长,而其中的类黄酮和单宁物质则有助于调节慢性炎症。这些成分能通过改变与癌症相关的信号通路,从而有效减少癌细胞的扩散和生长。 该研究还指出,石榴能降低癌细胞的毒性,抑制增殖,并通过调节多个细胞信号传递路径发挥抗肿瘤和抗炎症作用。研究人员进一步表示,如果将石榴与多种蔬菜一同食用,可以进一步降低癌症的发病风险,每年预计能减少约20万与癌症相关的死亡人数。 值得注意的是,石榴的好处不仅限于抗癌作用,它含有丰富的植物性雌激素,有助于缓解女性更年期的症状,并能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改善皮肤健康,同时促进心血管健康。 哪些人不宜吃石榴? 首先,曾患乳腺癌的患者应避免过量摄取石榴;另外,胃炎患者以及泻痢初起者最好别吃;石榴吃多了会上火,并会令牙齿发黑,吃完后应该及时漱口。 石榴糖多并有收敛作用,感冒及急性炎症、大便秘结患者要慎食,糖尿病患者要禁食;同时建议儿童最好少吃石榴,否则容易引起发热痰鸣,并容易加重急性支气管炎、咳喘痰多等症状。   食用方式: 专家指出,新鲜的石榴富含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同时热量和脂肪含量较低,是非常有营养的食用方式。 石榴的食用方式也十分多样,不仅可以直接食用果肉,或将其榨汁加入沙拉和饮品中,还可以通过将种子一起打碎来获得更多的营养价值,进一步提升其健康效益。    石榴皮的剥法        第一步:手握石榴底部,用小刀在顶部环切一下,注意切得不要太深,划破石榴皮即可。        第二步:揭去切开的盖子,顺着每个白膜所在的位置用小刀轻轻切开石榴皮。        第三步:顺着切口轻轻一掰,石榴就如同切开的西瓜一样散开,很容易就能取出石榴籽。       (报导整理自《星洲日报》)
Topic image

你不是在嚼口香糖 是在‘吃’塑料

研究发现,嚼一片口香糖,可能释放数百到数千个微塑料颗粒进入唾液中。 这项研究目前正在接受同行评审,研究作者希望在审查完成后,报告可以发表在《危险材料快报》上。 这项研究高级作者也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塞缪尔工程学院副教授莫汉蒂表示,这项研究并不是为了让大家感到恐慌。 “科学家尚不清楚微塑料对人体是否有害,因为目前还没有针对人类的试验。但我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到塑料,这正是我们想要研究的。” 根据之前的研究,微塑料可通过摄入和吸入进入人体,科学家已在血液、肺、胎盘、大脑和睾丸等人体组织和体液中发现了微塑料的存在,因此,研究人员希望识别更多可能的微塑料摄入来源及其浓度。 根据《CNN》报道,莫汉蒂说:“我们选择研究口香糖,因为它是唯一一种直接将塑料聚合物作为成分的食物,其他食物中的微塑料主要来源于加工和包装过程的污染。” 研究团队选取了 10 种在美国广受欢迎的口香糖,其中一半为合成口香糖,另一半由天然成分制成。 在实验中,志愿者咀嚼一块口香糖 4分钟,每30秒,研究人员都会收集其唾液样本,之后志愿者用超纯水漱口3至5次,研究人员将漱口水与之前收集的唾液混合,以确保所有微塑料颗粒都被捕获,每种口香糖的实验重复 7 次。 分析结果显示,每1克口香糖平均会释放约100颗微塑料,其中某些品牌的口香糖高达637颗。 口香糖释放的四种合成聚合物包括:聚烯烃(Polyolefins),聚酯(Polyterephthalates, PET),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s)及聚苯乙烯(Polystyrenes),这些聚合物与轮胎、塑料瓶、塑料袋等常见塑料制品中的成分相同。 研究人员表示,每年咀嚼约180块口香糖的人可能会摄入大约3万个微塑料,无论如何,莫汉蒂强调,与人类通过其他方式摄入微塑料的数量相比,这微不足道。 研究人员解释,超市所出售的最常见口香糖称为合成口香糖,含有石油基聚合物以获得咀嚼效果。 英国朴茨茅斯大学研究员琼斯认为,制造商应该被强制公开更具体的成分,而不仅仅是“胶基”。 (整理自《星洲日报》)
Topic image

哪些人不適合喝咖啡?名医列11类人最好少饮!

咖啡是很多上班族一天日常当中,不可或缺的饮料,它的独特香气与提神作用,让咖啡爱好者欲罢不能;事实上,也有很多人知道,香气四溢的咖啡,并不是人人都适合喝! 台湾重症科医生黄轩,向来会在起脸书专页分享健康及医药资讯,他曾在其脸书专页上分享并引述来自日本的研究指出,有一类人日饮两杯咖啡,死亡率或可高达105%。 他引述该研究时说,血压正常人士和从不喝咖啡的人相比,每天喝1杯至2杯或以上咖啡,其心血管疾病风险分别可降低16%及25%。 “然而,严重高血压人士(收缩压>180mHg)饮用咖啡的致病风险明显,虽和不喝咖啡人相比,每日喝1杯咖啡能令他们的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降低26%,但如果每天是喝2杯或以上,其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便会增加105%。” 他又引述另一项发表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的研究,指出患有严重高血压(≥160/100 mmHg)的人士,每天喝2杯或以上咖啡,可能会令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提高超过1倍。 黄轩医生同时也列出有11类人,不适宜饮咖啡。 1.心血管疾病患者 有研究指出,喝大量咖啡因可能会导致 心脏问题,包括心律不整和血压升高。 研究也显示,咖啡因代谢基因「CYP1A2_ 的变异,会影响喝咖啡与心血管疾病风险 之间的关系,特定基因型的人群。 过量饮用咖啡可能增加心脏病风险。 2.骨质疏松患者 研究指出,大量喝咖啡,可能与 骨密度下降相关,特别是在钙质不足的女性。另一个研究显示,喝咖啡加速 老年女性的骨质流失,特别是在具有 特定维生素D受体基因型的女性。 3.糖尿病患者 习惯喝咖啡,易影响血糖代谢受损, 有研究发现,喝大量咖啡,可能增加这些 群体的糖尿病风险。另外,咖啡也会对 葡萄糖代谢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研究指出,过量的喝咖啡,可能会干扰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调控。 4.爱喝酒的人 有研究人员指出,咖啡因可能会 掩盖酒精的镇静作用,导致高危险行为的增加,例如醉酒驾驶。 5.肾结石、胆结石患者 有研究分析咖啡、茶的摄取对肾结石 风险的影响,指出高咖啡因摄入者, 可能在某些情况下,增加肾结石形成风险。另外亦有研究分析咖啡、茶与 胆结石疾病风险,也显示相同结果。 6.肠胃疾病患者 有研究发现,喝咖啡可能增加胃酸分泌, 对胃溃疡和胃食道逆流病(GERD)患者 有不利影响。另外,有研究指出,大量喝咖啡 可能增加某些人群胃癌和大肠癌的风险, 以及会对大肠激燥症(IBS)及肠道微生物群 产生影响,加重症状。 7.贫血患者 有研究指出,喝大量的咖啡会显著 降低非血红素铁的吸收率,特别是与 铁质食物同时摄入时,会增加贫血风险。 8.青光眼患者 有研究探讨了喝咖啡与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风险之间的关系, 发现大量喝咖啡可能与增加青光眼风险有关。 9.失眠人士 有研究探讨在睡前不同的时间阶段, 喝咖啡对睡眠的影响,发现即使在 睡前6小时内,喝咖啡也会影响睡眠品质, 导致了失眠风险上升。至于喝咖啡对不同 年龄阶层睡眠的影响,研究人员指出, 过量喝咖啡对中年人群的失眠影响特别明显。 10.儿童 有研究指出,喝咖啡可能导致5至12岁儿童注意力减退、增加焦虑及睡眠问题。另一个研究发现,喝咖啡可能会对 儿童学习和记忆力产生不利影响。 11.孕妇 有研究发现,每日摄入200毫克以上咖啡因, 会导致孕妇流产风险增加。另一个研究指出, 孕妇如果喝太多咖啡,也可能增加婴儿 出生体重过低的风险,小孩出生后也容易有注意力缺陷或过度活跃症(ADHD)的情况。 黄医生也说,享受咖啡带来提神效果时,也要考虑到它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如果身体健康,适量喝咖啡是有好处的,因为咖啡可起到提神醒脑作用,也增加代谢、甚至有抗氧化、预防慢性病的效果,但切记一切都要适量。 黄轩说,每天最多不要超过300毫克的咖啡因,大约是2-3杯咖啡的量即可。 (新闻来源:《Topicks》|黄轩医生脸书)
Topic image

微波加热食物中的塑料微粒 或悄悄危害大脑健康增失智风险

台湾卫生福利部国健署的调查显示,近90%的民众选择外食,其中超过半数的人习惯在便利店解决三餐,因其方便快捷且选择丰富;然而便利店常见的塑料微波加热食品包装虽然符合标准,但基因专家张家铭指出,这类包装会释放出塑料微粒,最终进入人体并积聚在脑部,可能增加失智等疾病的风险。 现代人因忙碌而常选择速食或便利店食品,但便利的选择可能带来健康隐患。 张家铭强调,尽管微波容器(如聚丙烯)在高温下是安全的,但它们仍然含有塑料微粒。随着微波加热,塑料微粒会被释放到食物中,进入人体并通过食物链积累。 “较大的微粒会通过排泄排出,但微小的塑料微粒则可能穿透肠道、进入血液,最终累积在脑部,增加失智风险。” 张家铭医生表示,虽然外食方便,但他个人绝对不会选择塑料容器或纸杯装热食,因为这对健康真的有极大负面影响,几乎可以说“等于在吃喝塑料”。 他指出,长期积累的塑料微粒会像长期积存的垃圾一样,慢慢塞满大家的细胞,影响它们的运作,最终逐渐影响细胞功能,导致内分泌失调、消化问题甚至肝肾功能下降。 他提到,虽然塑料无处不在,但在饮食上,我们应选择玻璃或陶瓷等更安全的容器,这不仅有益健康,还能践行环保理念。   (报导整理自《中国报》)
Topic image

玩史莱姆致皮肤问题 家长受促注意玩具安全

由胶水、硼砂等物质混合的史莱姆(Slime)近年来成为儿童疯玩的玩具,这种看似无害的玩具竟会导致严重皮肤问题! 台湾皮肤科医生黄彦恺在社媒分享一个案例,一名6岁女童因每天长时间玩史莱姆,导致手部发炎红肿、脱皮掉屑,甚至渗出组织液。 他表示,他在未询问病情的情况下,已察觉到女童的皮肤问题与玩史莱姆有关,这已非首宗玩史莱姆导致皮肤问题的病例。 他呼吁家长们,重视玩具安全性,确保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中玩耍,避免因玩具质量问题引发健康风险。 根据他分享的一篇皮肤科期刊发表的文章,部分劣质史莱姆玩具中含有硼砂、胶水、色素等化学成分,长期接触可能导致皮肤过敏、红肿、瘙痒,甚至更严重的皮肤问题。 硼砂是一种潜在的有害物质,有研究发现,长期摄入高剂量硼砂可能会对中枢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造成影响,导致食欲下降和营养吸收问题。 文中也提到,儿童的皮肤较为娇嫩,容易受到化学物质的刺激,如果玩史莱姆后出现皮肤不适,应立即停止使用并用清水彻底清洗双手,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 家长受促,在购买史莱姆玩具时,应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注意查看成分表,避免购买含有有害物质的产品,儿童在玩史莱姆时,建议佩戴手套以减少直接接触,玩耍后立刻洗手。 (整理自《星洲日报》)
Topic image

这3种生鲜食材藏食安风险 严重恐致命

美国食安专家警告,在超市采购生鲜食品时,须提高警惕,有3种食物潜藏食安风险,最严重甚至可能致命。 美国食品化学家、产业顾问布莱恩表示,切片的芒果、哈密瓜与黄梨等,远比一整颗水果,更可能产生大肠杆菌等有害细菌。 “因为具有保护功能的果皮被切开、露出果肉,后者质地潮湿又柔软,是病原体的温床。“ 他也提醒,未经杀菌的生乳含有许多致病微生物,例如大肠杆菌、曲状杆菌、李斯特菌等,不值得冒险饮用。 另外,德拉瓦大学的微生物学教授克尼尔表示,经常出现在沙拉、汤品与三明治里的苜蓿芽,也可能含有危险的病原体,例如大肠杆菌、李斯特菌、沙门氏菌,因为这种蔬菜复杂的种植过程,使其难以充分杀菌,食用时最好汆烫、彻底煮熟。 (整理自ETtoday)
Topic image

25岁女子每天四杯咖啡 竟导致中度骨质疏松!

中国浙江宁波一名25岁女子因每天喝四杯咖啡,而被诊断为中度骨质疏松! 这名女子小张(化名)是一家服装店的老板,由于工作原因,她常常熬夜、晚睡,并且每天都有喝咖啡的习惯。她一天会喝四杯咖啡,包括早晨的美式、午间的拿铁、傍晚的摩卡以及晚上的馥列白,这样的习惯已经持续了四五年。 日前,小张在弯腰捡衣服时突然发生骨折,朋友将她扶到骨科就医,医生诊断发现她已经患有中度骨质疏松。 经过询问,医生得知小张已有四五年的时间每天平均喝四杯咖啡。经过核磁共振检查,确认她的骨折属于“骨质疏松性压迫性骨折”,且骨质疏松已达到中度。 据《央视新闻》报道,骨科医生宋彦解释称,小张的骨质疏松与她长期大量饮用咖啡密切相关;咖啡中的草酸和咖啡因,特别是草酸,能够降低肠道对钙的吸收。 “过量的咖啡因摄入还会产生轻微的利尿作用,导致尿液中钙的排泄增加。” 宋彦还指出,小张长期熬夜、晚睡,缺乏运动,且由于常常待在室内没有足够的阳光照射,也增加了她患骨质疏松的风险。 “骨质疏松通常发生在中老年人,尤其是50岁以上和停经后的女性。但年轻人如果有不良生活习惯,或者受到某些疾病和药物的影响,也可能出现骨质疏松。” 不过,他认为小张仅仅是弯腰就骨折,类似情况仍属非常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