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銮占美新村一对年迈夫妻,疑是吃鸡腿鱼中毒出现麻痹症状送医,结果妻子去世,丈夫则仍在加护病房抢救中,此外,当局追踪发现,另外还有9名顾客,同渠道买鸡腿鱼但仍未食用!

目睹父母毒发的黄昆山(57岁)透露,鸡腿鱼是父母和当地一个流动鱼贩购买的。3月25日下午2时父母以炸好的鸡腿鱼为午餐,一小时半后母亲突然有些抽搐,并指嘴唇开始麻痹,而后就开始抽筋。

与此同时,其父亲黄传新(84岁)也说脚部有些麻痹,看到母亲的情况后,他立刻把父母都送往居銮中央医院紧急部门接受治疗。

较后,黄昆山向《星洲日报》证实母亲林秀莞(83岁)已经去世,父亲仍在抢救。他说,母亲相信吃得较多,当晚7时许去世,而父亲至今仍在加护病房插管抢救中。

经家属同意,当局为母亲解剖化验,而初步解剖结果指母亲是食物中毒去世。

黄家已向卫生部通报此事。卫生部官员也取走家中剩下的几条未煮的鸡腿鱼,以及2条已炸好未吃的鸡腿鱼。

对此,柔州卫生局指出,这对夫妻是通过脸书预购产自丰盛港兴楼的鸡腿鱼。据调查,向有关脸书同一销售渠道下单的其余9名顾客,暂未食用该鸡腿鱼;鸡腿鱼样本化验报告尚未出炉。

据了解,这是老夫妻首次食用鸡腿鱼。

柔州卫生局发文告说,当局进一步调查发现,该鸡腿鱼是由兴楼渔民捕捉,随后由批发商购入并分销至峇株巴辖。

文告指出,售卖鸡腿鱼的鱼贩来自峇株巴辖,鱼贩是通过脸书收集顾客订单,并于本月25日上午把鸡腿鱼交给上述预购鸡腿鱼夫妻。

文告说,该商家将15公斤鸡腿鱼分销至3个地点,包括占美和巴罗各4名顾客,以及永平1名顾客;除了上述受影响夫妻,其余顾客都尚未食用购得的鸡腿鱼。

文告表示,这对夫妻清洗后并以油炸方式烹煮鸡腿鱼作为午餐,同时搭配蔬菜和猪肉。

卫生局劝请民众,在选购已知具有风险的食材时,应保持谨慎。

另一方面,《星洲日报》早年曾专访新山小商公会总务许炳正,他说鸡腿鱼就是河豚。河豚有很多种,有黑色的、褐色、斑点,在本地市面上看到的是长身型的河豚。

河豚味道鲜美却身藏剧毒,一般是沿岸捕鱼人家食用的,因为河豚趁新鲜处理,不易散毒。它的毒主要在肝和胆,处理时必须很小心。

根据医生说,河豚毒素来自体内一种称之为河豚毒素(tetrodotoxin)的物质。一般上河豚毒素中毒会在吃下毒素后10分钟至45分钟后发作,也有者会在2至3小时或更久发作,首先出现症状的是神经及肠胃方面,患者会感到脸部及手脚出现异常症状,比如之前提及那位患者就是嘴巴麻痺,而在麻痺后就会出现呼吸急促、恶心呕吐、腹泻甚至瘫痪,必须立刻送往抢救。

尽管河豚毒性可维持72小时,但若没有及时抢救,患者可能会在毒发6小时内丧命,根据研究,河豚中毒死亡率超过50%,换言之,毒发毙命可能性非常高,因为,它毒性稳定及耐热,就算多次煮沸也不会破坏毒性。

河豚毒素至今没有解药,唯一抢救方法是送院插管及吊点滴,通过患者尿液把毒素排出体外,但这必须要快狠准,一旦错过抢救黄金时期,患者随时会有生命危险。

据悉,一般鱼贩拿到河豚时是放在鱼箱里,一只只慢慢处理,有时已经不新鲜了,这是非常危险的。处理鸡腿鱼时,须将鱼头内脏一起拔除,基本要切除大部份的鱼身只剩下尾端,而且一定要很干净,通常1公斤鸡腿鱼处理到最后,净肉就只剩下300公克。

(新闻综合自《星洲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