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s – 988
Topic image

大马人最信哪个品牌? 益普索民调:苹果!

市场上众多品牌云集,你知道大马人最喜欢并且最信任那个品牌吗? 市场研究机构益普索(Ipsos)的调查显示,在一众知名品牌中,苹果(Apple),超越去年第一的首国家能源(TENAGA),成为2024年大马最受信任的品牌。 Ipsos发布《2024年信任追踪报告》,苹果排名第一,汽车品牌第二国产车(Perodua)和宝腾( Proton)分列第二及第三。 国能今年排名下降,与虾皮(Shopee)和本田(Honda)并列第四。 大马益普索国家经理陈伊芙琳(译音)指出,信任是企业声誉的基石,企业需要持续努力,才能赢得和保持消费者的信赖。 报告显示,去年大马人对公司、银行、医院、学校等机构的信任度明显下降,整体分数从过去三年的56分跌到49分(满分100分左右)。 这是自201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反映出国人情绪的显著转变。 报告涵盖超过160家企业,结果显示,除了媒体行业(+4分)外,几乎所有行业的信任指数均出现下降。 其中,航空业和快餐行业信任度下滑最为严重,跌幅达17分。 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和快速消费品等传统高信任行业也未能幸免,分别下降9分、8分和7分。 媒体行业是本次调查中唯一实现信任度增长的领域,主要得益于视频平台YouTube稳定表现。 此外,电子支付平台Touch ‘n Go重新成为电子钱包类别中最受信任的品牌,而南北大道(PLUS)则在基础设施行业中重回榜首。 益普索的分析认为,去年大马发生了多起抵制运动,加上经济压力大,导致公众对企业的信任度下滑。 2024年马来西亚最受信任品牌前五名 苹果(Apple):73分 第二国产车(Perodua):72分 宝腾(Proton):71分 国家能源(TNB):70 分 虾皮(Shopee):70分 本田(Honda):70 分 (新闻整理自《南洋商报》)
Topic image

你不是在嚼口香糖 是在‘吃’塑料

研究发现,嚼一片口香糖,可能释放数百到数千个微塑料颗粒进入唾液中。 这项研究目前正在接受同行评审,研究作者希望在审查完成后,报告可以发表在《危险材料快报》上。 这项研究高级作者也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塞缪尔工程学院副教授莫汉蒂表示,这项研究并不是为了让大家感到恐慌。 “科学家尚不清楚微塑料对人体是否有害,因为目前还没有针对人类的试验。但我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到塑料,这正是我们想要研究的。” 根据之前的研究,微塑料可通过摄入和吸入进入人体,科学家已在血液、肺、胎盘、大脑和睾丸等人体组织和体液中发现了微塑料的存在,因此,研究人员希望识别更多可能的微塑料摄入来源及其浓度。 根据《CNN》报道,莫汉蒂说:“我们选择研究口香糖,因为它是唯一一种直接将塑料聚合物作为成分的食物,其他食物中的微塑料主要来源于加工和包装过程的污染。” 研究团队选取了 10 种在美国广受欢迎的口香糖,其中一半为合成口香糖,另一半由天然成分制成。 在实验中,志愿者咀嚼一块口香糖 4分钟,每30秒,研究人员都会收集其唾液样本,之后志愿者用超纯水漱口3至5次,研究人员将漱口水与之前收集的唾液混合,以确保所有微塑料颗粒都被捕获,每种口香糖的实验重复 7 次。 分析结果显示,每1克口香糖平均会释放约100颗微塑料,其中某些品牌的口香糖高达637颗。 口香糖释放的四种合成聚合物包括:聚烯烃(Polyolefins),聚酯(Polyterephthalates, PET),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s)及聚苯乙烯(Polystyrenes),这些聚合物与轮胎、塑料瓶、塑料袋等常见塑料制品中的成分相同。 研究人员表示,每年咀嚼约180块口香糖的人可能会摄入大约3万个微塑料,无论如何,莫汉蒂强调,与人类通过其他方式摄入微塑料的数量相比,这微不足道。 研究人员解释,超市所出售的最常见口香糖称为合成口香糖,含有石油基聚合物以获得咀嚼效果。 英国朴茨茅斯大学研究员琼斯认为,制造商应该被强制公开更具体的成分,而不仅仅是“胶基”。 (整理自《星洲日报》)
Topic image

AI时代来临:未来5年 41%雇主计划以AI取代这些职位!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劳动市场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世界经济论坛》(WEF)的《未来就业报告》指出,高达41%的雇主计划在未来用AI取代部分岗位。美国财经媒体《Money Talks News》列出了预计在2030年将消失的10种职业: 1)数据录入员 由于AI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能够快速且精准地完成数据输入任务,因此相关岗位面临被取代的风险。未来,专业人员可以转向AI系统的管理与监控,提升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以应对行业的转型。 2)法律助理 法律研究与文件审核等重复性任务已逐渐由AI自动化工具完成。法务助理可通过学习AI技术,专注于复杂案件的分析,或转型为AI法律技术专家,提升职场竞争力。 3)文员 办公室行政及文书工作正迅速实现自动化。未来,相关从业者可通过学习数字管理技能,转型为企业流程优化和自动化系统的管理专家。 4)收银员 随着自助结账系统的普及,传统收银员的岗位将大幅减少。然而,收银员可转型为店内技术支持或客户服务人员,提供更个性化的消费体验。 5)邮政工作人员 随着数字通讯的兴起,传统邮政业务逐渐萎缩。邮政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学习物流与配送技术,转向数字与实体物流整合管理,增强职场适应能力。 6)银行柜员 AI自动化服务的逐步普及,使得银行柜员的职位逐渐被取代。未来,柜员职位将转向财务顾问或客户关系管理,提供更加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7)平面设计师 随着AI绘图工具的进步,基本设计工作已经能够实现自动化。设计师如果加强创意思维、品牌策略和用户体验设计的能力,依然能够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8)会计助理 AI在财务管理领域的应用使得传统会计助理的工作内容大幅减少。从业人员可通过培养数据分析与财务顾问技能,转型为高级财务专家。 9)电话销售员 随着自动语音客服与AI营销技术的兴起,传统电话销售岗位正逐渐减少。未来,销售人员可转向数据分析和AI辅助市场营销策略的规划,以提高销售效果。 10)制造业装配工 随着工厂自动化进程加速,机械手臂与AI质量检测系统的日益成熟,传统装配工的岗位逐渐被取代。劳工可以转型为设备维护、机器操作或智能制造管理等新兴职位。 (报导整理自《星洲日报》)
Topic image

“有毒”的职场氛围忍还是走?调查:59%选择丢信走人!

如果你拥有收入稳定的工作,但你的公司及工作氛围却“乌烟瘴气”,你会为五斗米折腰,还是远离“有毒环境”呢? 根据人力资源公司任仕达(Randstad)发布的大马版《2025年工作检测报告》显示,工作环境对大马人而言很重要,高达59%的大马打工人,会选择丢信走人! 根据报告,59%大马员工认为,他们会因 “有毒”(Toxic)职场环境而选择辞职不干,这个比例在亚太区域中更是排在第一。 报告指出,职场人际关系在员工职业选择中很关键;48%受访者说他们会拒绝那些未积极营造正面职场文化的公司,其中Z世代(59%)和X世代(50%)对此最为重视。 一半受访者表示,若无法与直属主管和睦相处,他们会考虑辞职,其中婴儿潮世代比例最高,达66%。另有61%人表示,若缺乏归属感,他们也会考虑离职,有16%因在职场上没朋友而愿意辞职,Z世代比例最高,达28%。 此外,33%受访者愿意接受较低薪资,只要能在职场上拥有好朋友,其中Z世代(37%)和婴儿潮世代(44%)对此最认同。 调查还发现,91%受访者认为,线下办公有助于建立更好职场关系;43%受访者认为,若被强制要求增加办公室出勤时间,他们会考虑辞职,其中Z世代和千禧世代的比例更高,分别达47%。 任仕达大马区域主管法赫纳因表示,许多员工会选择留任,不仅是因为工作本身,而是他们在公司建立独特良好的职场体验和人际关系。 研究发现,营造积极的职场社区,不仅能提升员工幸福感和工作效率,还能成为企业吸引人才的战略优势,避免因薪资竞争导致的高昂招聘成本。 《2025年工作检测报告》是在2024年10月7日至11月6日所进行,其中大马的受访者共有503人。 (新闻整理自《东方日报》)
Topic image

哪些人不適合喝咖啡?名医列11类人最好少饮!

咖啡是很多上班族一天日常当中,不可或缺的饮料,它的独特香气与提神作用,让咖啡爱好者欲罢不能;事实上,也有很多人知道,香气四溢的咖啡,并不是人人都适合喝! 台湾重症科医生黄轩,向来会在起脸书专页分享健康及医药资讯,他曾在其脸书专页上分享并引述来自日本的研究指出,有一类人日饮两杯咖啡,死亡率或可高达105%。 他引述该研究时说,血压正常人士和从不喝咖啡的人相比,每天喝1杯至2杯或以上咖啡,其心血管疾病风险分别可降低16%及25%。 “然而,严重高血压人士(收缩压>180mHg)饮用咖啡的致病风险明显,虽和不喝咖啡人相比,每日喝1杯咖啡能令他们的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降低26%,但如果每天是喝2杯或以上,其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便会增加105%。” 他又引述另一项发表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的研究,指出患有严重高血压(≥160/100 mmHg)的人士,每天喝2杯或以上咖啡,可能会令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提高超过1倍。 黄轩医生同时也列出有11类人,不适宜饮咖啡。 1.心血管疾病患者 有研究指出,喝大量咖啡因可能会导致 心脏问题,包括心律不整和血压升高。 研究也显示,咖啡因代谢基因「CYP1A2_ 的变异,会影响喝咖啡与心血管疾病风险 之间的关系,特定基因型的人群。 过量饮用咖啡可能增加心脏病风险。 2.骨质疏松患者 研究指出,大量喝咖啡,可能与 骨密度下降相关,特别是在钙质不足的女性。另一个研究显示,喝咖啡加速 老年女性的骨质流失,特别是在具有 特定维生素D受体基因型的女性。 3.糖尿病患者 习惯喝咖啡,易影响血糖代谢受损, 有研究发现,喝大量咖啡,可能增加这些 群体的糖尿病风险。另外,咖啡也会对 葡萄糖代谢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研究指出,过量的喝咖啡,可能会干扰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调控。 4.爱喝酒的人 有研究人员指出,咖啡因可能会 掩盖酒精的镇静作用,导致高危险行为的增加,例如醉酒驾驶。 5.肾结石、胆结石患者 有研究分析咖啡、茶的摄取对肾结石 风险的影响,指出高咖啡因摄入者, 可能在某些情况下,增加肾结石形成风险。另外亦有研究分析咖啡、茶与 胆结石疾病风险,也显示相同结果。 6.肠胃疾病患者 有研究发现,喝咖啡可能增加胃酸分泌, 对胃溃疡和胃食道逆流病(GERD)患者 有不利影响。另外,有研究指出,大量喝咖啡 可能增加某些人群胃癌和大肠癌的风险, 以及会对大肠激燥症(IBS)及肠道微生物群 产生影响,加重症状。 7.贫血患者 有研究指出,喝大量的咖啡会显著 降低非血红素铁的吸收率,特别是与 铁质食物同时摄入时,会增加贫血风险。 8.青光眼患者 有研究探讨了喝咖啡与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风险之间的关系, 发现大量喝咖啡可能与增加青光眼风险有关。 9.失眠人士 有研究探讨在睡前不同的时间阶段, 喝咖啡对睡眠的影响,发现即使在 睡前6小时内,喝咖啡也会影响睡眠品质, 导致了失眠风险上升。至于喝咖啡对不同 年龄阶层睡眠的影响,研究人员指出, 过量喝咖啡对中年人群的失眠影响特别明显。 10.儿童 有研究指出,喝咖啡可能导致5至12岁儿童注意力减退、增加焦虑及睡眠问题。另一个研究发现,喝咖啡可能会对 儿童学习和记忆力产生不利影响。 11.孕妇 有研究发现,每日摄入200毫克以上咖啡因, 会导致孕妇流产风险增加。另一个研究指出, 孕妇如果喝太多咖啡,也可能增加婴儿 出生体重过低的风险,小孩出生后也容易有注意力缺陷或过度活跃症(ADHD)的情况。 黄医生也说,享受咖啡带来提神效果时,也要考虑到它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如果身体健康,适量喝咖啡是有好处的,因为咖啡可起到提神醒脑作用,也增加代谢、甚至有抗氧化、预防慢性病的效果,但切记一切都要适量。 黄轩说,每天最多不要超过300毫克的咖啡因,大约是2-3杯咖啡的量即可。 (新闻来源:《Topicks》|黄轩医生脸书)
Topic image

“我对Facebook的声明......” 6年前假消息又再疯传!

Facebook新规上路?一则“別忘了明天开始新的facebook规则,它们可以使用你的照片....”这两日在网络疯传,以致许多脸书用户为了保护隐私而陆续拷贝上贴文,事实上,这早已是多年前的假消息! 综合各大媒体报道,脸书这两天有许多网民,不约而同在自己的脸书页面上上帖及转贴“我对Facebook的声明”,内容“说明不同意脸书使用本人照片、发文信息及出版物”的讯息,事实上,这个“声明”其实早在2019年就出现,而当时也被“事实查核中心”验证是错误的讯息。 相关声明写道:“别忘了,明天开始新的facebook规则,在那里他们可以使用你的照片。不要忘记今天的截止日期!!! 它可以在法庭案件中使用,对你提起诉讼…如果你不发布声明至少一次,你就等同默许Facebook可以使用你的照片,以及包含在配置文件的状态更新信息。” 媒体报道,根据台湾事实查核中心曾在6年前,也就是2019年指出,这是错误讯息,根据Facebook曾发布相关的“打假声明”。 当时,脸书说明:“您可能曾经看过一则贴文,内容是请您复制并贴上通知,以保有您在Facebook上分享内容的控制权。千万不要照做。 脸书称:“我们的条款详细内容如下:您拥有您在脸书发布的所有内容和资料,您可透过隐私和应用程式设定管理您的分享内容方式。管理分享内容的方式一直以来都是如此,从未变过。” 换言之,脸书自始至终,并无新的规则。 较后,台湾事实查核中心也整理出以下3点结论: 1。当用户注册账号时,已等同同意Facebook的相关服务条款、资料政策。 2。专家认为,用户在个人动态墙上张贴声明,并不等于对脸书发出声明;用户单方面声明不具备法律效力。不过,若社群平台的服务和隐私条款抵触法律,经法院判决,也可能失效。 3、专家建议,若用户对社群平台使用资料方式有不同意见,应透过其服务条款中订定的管道去表达主张,或是由使用者与社群平台业者双方对服务条款内容达到新的共识,做出新的协议。 此外,科技网也建议,如果要加强自己在脸书的隐私,也可以通过更改设定: (新闻整理自《中国报》《疯先生》)
Topic image

超时工作身心疲惫 女主管宁弃高薪降级当文员

许多上班族都希望通过增加收入来提高生活品质,但一位企业女主管却选择了与众不同的做法。她以追求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为由辞去了高管职务,并决定在新公司从事文书工作。 根据网媒《mstar》报道,这位女性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文章透露,辞职后,她将于5月1日加入新公司。 她表示,尽管她在旧东家的工作时间是早上8时30分至下午5时45分,但她常常要加班到晚上8时或9时,甚至有时要到深夜12时才能回家。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愿意从一个高级主管降级到文书岗位,我的回答很简单: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对我来说非常重要。” 她还提到,除了长时间工作外,她经常感到身心俱疲,甚至担心自己若继续这样下去,可能会患上精神疾病。 “虽然周六可以休息,但我依然处于待命状态,周日还得回公司。虽然可以领加班费,但最多只有100令吉,而且不能在上班时间申请。” “正因为如此,我选择‘降级’,我珍惜自己,如果继续这样下去,真的怕自己会出问题。” 虽然她明白换工作可能会影响收入,但她表示自己仅需支付房贷,新工作仍然能够负担得起原本的生活开销。         (报导整理自《中国报》)
Topic image

微波加热食物中的塑料微粒 或悄悄危害大脑健康增失智风险

台湾卫生福利部国健署的调查显示,近90%的民众选择外食,其中超过半数的人习惯在便利店解决三餐,因其方便快捷且选择丰富;然而便利店常见的塑料微波加热食品包装虽然符合标准,但基因专家张家铭指出,这类包装会释放出塑料微粒,最终进入人体并积聚在脑部,可能增加失智等疾病的风险。 现代人因忙碌而常选择速食或便利店食品,但便利的选择可能带来健康隐患。 张家铭强调,尽管微波容器(如聚丙烯)在高温下是安全的,但它们仍然含有塑料微粒。随着微波加热,塑料微粒会被释放到食物中,进入人体并通过食物链积累。 “较大的微粒会通过排泄排出,但微小的塑料微粒则可能穿透肠道、进入血液,最终累积在脑部,增加失智风险。” 张家铭医生表示,虽然外食方便,但他个人绝对不会选择塑料容器或纸杯装热食,因为这对健康真的有极大负面影响,几乎可以说“等于在吃喝塑料”。 他指出,长期积累的塑料微粒会像长期积存的垃圾一样,慢慢塞满大家的细胞,影响它们的运作,最终逐渐影响细胞功能,导致内分泌失调、消化问题甚至肝肾功能下降。 他提到,虽然塑料无处不在,但在饮食上,我们应选择玻璃或陶瓷等更安全的容器,这不仅有益健康,还能践行环保理念。   (报导整理自《中国报》)
Topic image

NVIDIA黄仁勋:全球50%AI人才来自中国 美国AI研究也依赖中国人才!

辉达(NVIDIA)首席执行官黄仁勋直言,全球约50%的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来自中国,其他国家无法接近这一比例。 他近日在年度GTC盛会采访中表示,中国无疑将成为AI领域的强国,并且像深度求索(DeepSeek)这样的创新也源自中国,甚至美国的AI研究也依赖中国的人才。 黄仁勋强调,中国在AI研究中的贡献巨大,更指美国的每一家AI实验室都有许多优秀的中国研究人员。 他还提到,辉达在全球AI算力芯片市场占有超过90%的份额,而中国是辉达数据中心业务的重要市场。 不过,由于美国对中国的出口管制,辉达在中国的运营面临挑战。 黄仁勋表示,尽管如此,辉达依然遵守法律,致力于为各个市场的客户提供服务,并且强调中国市场对辉达的重要性。 经过25年的深耕,辉达在中国已拥有近4000名员工,并在深圳、香港、北京和上海等地设有分公司。       (报导整理自《星洲日报》)
Topic image

生活成本低 气候宜人!马来西亚荣登2025全球退休热门目的地第7位

选择一个理想的退休目的地,是迈向悠闲晚年的重要一步,而马来西亚日前被《国际生活》杂志评为2025年全球十大退休目的地之一,位居第七位。 这本总部位于爱尔兰的杂志对全球20个国家进行评估,依据生活成本、医疗保健、签证与居留政策、气候、治理和生活方式等关键因素,选出了最适合外国人退休的国家。 在东南亚地区,马来西亚和泰国是唯一进入前十名的国家:马来西亚排名第七,泰国位列第十。 报告指出,马来西亚因其低廉的生活成本、优质的基础设施和多元文化的吸引力,成为退休族群的热门选择。 “大马提供低成本的生活、优质医疗和丰富的文化体验,完美结合了便利与充实的退休生活。” 以吉隆坡为例,租金低于许多西方城市,一间一房公寓每月租金大约在300至500美元(约1420至2360令吉)之间,水电费仅需40至60美元(约190至280令吉)。在街头餐馆,一顿本地餐点只需2至3美元(约9至14令吉),物价亲民。 此外,槟城和马六甲等城市的生活节奏更慢,生活费用更低,成为退休人士的理想选择。 报告还赞扬了马来西亚的热带气候,全年气温在摄氏25至35度之间,现代化的设施和较高的英语普及率也有助于外国人顺利适应当地生活。 马来西亚的长期居留计划“我的第二家园”(MM2H)也被认为是吸引外籍退休人士的重要因素。 在2025年退休指数中,排名第一的是巴拿马,其后依次是葡萄牙、哥斯达黎加、墨西哥、法国和西班牙,希腊和意大利也位列前十。       (报导整理自《星洲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