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乃至电动车市场,占全球电动汽车销量的60%之多,不过,随着产能远大于需求,预估明年恐会过剩近2000万辆!
《日经亚洲》报道,中国电动车的产能,逐渐远大国内需求,但却仍以惊人速度扩张,因此,预估明年会有近2000万辆过剩产能,这无疑会加剧了,全球对中国电动车出口会采取低价割喉战的担忧。
中国除了是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如今也是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市场,约占全球电动汽车销量的60%。2023年,比亚迪、理想汽车和广汽等本土企业在去年抢占84%的国内市场份额。
根据《日经亚洲》,汽车业产能利用率,通常要达到80%左右才能损益平衡,但包括电动车在内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能利用率仅有大约50%;由于产能过剩,中国有几家新兴的电动车商已宣告破产。
中国电动车制造商能够压低成本,是因为电池采购网络集中在中国。
根据韩国市调机构SNE Research,就电动车安装的电池厂牌而言,去年全球前10大电池制造商中,中国企业占了6名,电池核心元件正极材料约有80%是在中国生产。
在电动车制造成本中,电池占了30%至40%;根据国际能源署(IEA)数据,中国电池平均价格约为欧洲和美国的80%。对于中国电动车商而言,钢材和其他零件可以低成本取得,政府也为研发和建厂提供大量补贴和其他支援。
由于投入电动车市场门槛低,导致大量中国企业纷纷加入生产行列,根据中国工信部数据,去年中国国内有超过50家企业在制造新能源客车,而中国电动车产能不断增长速度,已远超国内需求。
根据中国媒体,综合车商和地方政府规划,预计中国新能源车产能,将在2025年超过3600万辆,预估全年销量约1700万辆,因此,将过剩近2000万辆;部分中国制造商认为,增加对欧洲及东南亚的出口,可解决产能过剩危机。
根据一个汽车产业协会统计,中国2023年新能源车出口量大增78%,来到120万辆,部分人士认为,这项数字明年将达到350万辆,而这会对日本及欧洲汽车制造商造成冲击。
目前,比亚迪和其他中国电动车商正进军泰国和其他东南亚市场,日本汽车制造商在这个地区有着高达80%市占率。
世界各地对于中国电动车商警惕感日益加深;欧盟正调查中国电动车是否在有补贴支持下以低价贩售,存在不公平地阻碍竞争。
另一方面,针对中国新能源汽车被指“产能过剩”问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朱民则不认同,他说,从经济学原理3个指标看,说法就站不住脚。
他说,产能过剩有几个基本指标:1。有没有政府补贴?中国新能源汽车大部分是民营企业,政府也明确没有补贴。
“有没有倾销?倾销概念是在国外市场价低于国内市场,我们当然没倾销;3.国外销售是不是大于国内销售?目前国外销售远小于国内销售,巨大市场依然在国内,所以从根本经济学原理,“产能过剩”指责完全站不住脚。”
朱民认为,在“产能过剩”后面,看到西方政治家把相关问题政治化,在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用“产能过剩”泛政治化是当前很严重的问题,以此来堵住中国的路给自己赢得一个空间,让全球回到低均衡点,这对全球实现碳中和转型是不利的。
(新闻综合整理自《南洋商报》《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