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人总有一个迷思,认为外国的小孩比较懂事。为了实验西方教育体制和东方教育体制,英国BBC在2015年时制作了一个时境节目,《Are Our Kids Tough Enough? Chinese School》。制作团队邀请了5位中国老师,以中国式的教育方式教导50名英国学生。

片中的老师们满怀信心的认为,在自己的教导下学生一定会进步迅速。5位老师依照在中国的教学方式去要求学生和管制学生,把一些东方教育习以为常的方法用在英国学生上,比如:制定班规、吵闹的学生被要求坐前排、扰乱秩序就要罚站。这一些亚洲学生习以为常的规则却让英国学生没有办法接受。

这群英国的学生不懂得绝对服从,并且习惯对不合理的事物提出质疑;英国社会也尊重并鼓励当地的孩子有自己的意见,而老师也会尽量听取学生的意见。于是这样的差异使得中国老师和英国学生,产生了极大的摩擦。这同时也让我们看到各种欣赏孩子的角度,中国老师喜欢服从命令、重视团体意识的学生;英国老师则会欣赏勇于表达的孩子,鼓励孩子质疑命令及重视孩子的独特性。

值得深思的是,在中国老师强压式的教学下,总是被东方人标签充满自信的西方孩子,纷纷开始流泪、产生自我怀疑。为了达到更具有竞争性的学习环境,中国老师总是习惯将学生作比较,试图让孩子以不被淘汰为恐惧去加快脚步;这样的方式让西方某些孩子深感能力不足,有些孩子愤怒地提出填鸭式的教育使得他们无法跟上进度。

不过亦有学生迅速进步,中国老师为此提出了一个强而有力的理论,在资源不足但人口密集的国家或是说在一个高度竞争的环境,优化及淘汰是生存之道。去到教学中期时,老师尝试透过游戏、扇舞文化和包饺子等活动,来缓解与学生们紧张的关系。然而沉闷的填鸭式教育让学生失去学习动力,到后期甚至开始逃课。在没有社会和家庭支持下的情况,中国老师得不到权威去管教学生。

需要提醒大家,片中的老师和学生没有办法代表所有的东方教育者和西方学生。从纪录片中,我们总觉得较聪明的外国小孩,放在体制内可能也会变成问题学生。为此可见,孩子没有好坏,只是有没有合适的教育方式。就如片中老师感慨,中国学生从出生就习惯服从,所以能适应中式教育;相反地英国孩子已习惯小班制的学习和发表意见,没办法在50人的课室里专注学习且不提意见。

近年来马来西亚的国际学校越来越多,大马也成为了东南亚区最多国际学校的国家。很多父母对国家所提供的义务教育没有信心,便选择把孩子送进国际学校。笔者身边一些把孩子送去国际学校的父母却发现,孩子和自己想象的有点不一样。

选择孩子的学校和家庭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棍棒式”教育的父母可能会无法接受孩子放纵式成长,同时孩子也可能会不适应需要不断表达个人意见。若是采取“自由式”家庭教育的孩子,也会极不适应高压以及制度严谨的学习环境,而变成“问题学生”。硬把孩子放在不适合的地方学习,会扼杀他的学习能力;想为孩子好就让孩子快乐地成长。永远没有最好的教育制度,只有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