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双11”购物节即将落幕,但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活动热度显著减退,商家的参与热情也较为低迷;无论是商家还是消费者,价格战已不再具有吸引力,电商平台正积极寻求新的模式以吸引和留住优质商家。

根据《金融投资报》的报道,今年“双11”期间,晚会的消失和社交媒体上对平台规则的抱怨减少,都反映出消费市场格局的变化。《21世纪经济报道》也指出,今年的“双11”是“史上最长的一届”,但无论平台还是商家,整体氛围却“异常平静”。

今年“双11”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在于,平台之间已不再盲目竞争“最低价”。

随着消费者变得更加理性,且对价格和性价比更加敏感,传统的价格战已经无法持续。去年“双11”期间,各大平台的低价竞争(过度内卷)达到了白热化阶段,商家的利润空间大幅压缩,流量虽能带来短期的热度和销量,但却并未有效提升盈利。

一位拥有十多年电商经验的从业者贾真表示,如果商品的毛利率在50%以上,商家还能通过“双11”实现盈利,但若毛利低于30%,参加“双11”则变得毫无意义。“比如说,满300减50的优惠券,再打个9折,再加上运费险和支付成本,30%的毛利根本就无法支撑这些成本。”他强调。

在当前竞争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中小商家对“双11”失去了期待。一些商家反映,今年活动时间的延长并未显著带来销量增长。

广东一位服装商家张达表示,虽然活动周期变长,但销量并未有明显提升,“现在一年到头的促销活动不断,双11的性质和意义已不复存在。”

此外,淘宝和天猫上的一些女装店铺经营者也透露,自己的销售情况远不及去年,访客数减少,经营成本却不断上升。今年,他们的销量只有去年一半左右。

长期的价格战不仅压低了商品的价格,也影响了产品的质量,这对品牌和商家的长远发展不利,同时消费者也可能因此遭遇低质量的商品。

山东大学数字经济与平台竞争研究中心主任曲创指出,电商平台单纯追求低价的模式,不仅忽视了商品质量,还损害了商家的权益,甚至引发了公众和监管部门的关注。

中国中共中央政治局于会议首今年7月30日次提出要加强行业自律,防止恶性竞争,推动平台规范化发展。

在政策的引导下,电商平台也开始采取一些举措。例如,淘宝和天猫尝试解决“仅退款”政策、退货运费高、低价内卷等问题,以改善商家的经营环境。京东、拼多多和抖音等平台也陆续推出了一些补贴或改善商家负担的措施。

然而许多中小商家反映,虽然平台出台了补贴或退款政策,但许多措施存在门槛,往往排除小商家的参与,或者需要商家支付更多费用购买流量,导致那些投入较少的小商家难以从中受益。

The Chinese site that rewired online shopping | The Star

 

 

 

(报导整理自《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