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澜先生于2025年6月25日,在亲友陪同下,于香港养和医院安详离世,享年83岁。
蔡澜原籍广东潮州,1941年生于新加坡,排行家中第三。儿时住家楼下即为一座戏院,电影自此成为他日后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父亲蔡文玄是诗人、书法家,后在邵氏电影公司任职,并与邵逸夫交情深厚,为蔡澜后来踏入电影界埋下伏笔。
蔡澜深受母亲的影响,尽管家境富裕,可他依然主动去学习各种求生本领。作为校长的母亲时常教导他责任感,他也未让家人失望。从小,蔡澜就知道不能靠别人,要凡事靠自己。
从14岁开始在报纸发表影评,稿费全用来吃喝,电影与美食自此成为伴随他一生的两大热爱。
【青年留学与电影启蒙:日本修学 电影起步】
1959年,年仅18岁的蔡澜赴日本留学,进入日本大学艺术学部电影科编导系。求学期间,他以半工读形式被邵逸夫委任为邵氏驻日本经理与翻译,随后步入电影圈。
他擅长交际,风趣幽默,在严肃寡言的日本环境中成为逗笑众人的存在。
蔡澜不仅讲笑话,还下厨做饭。他曾用大锅红烧猪脚招待同学,日本人本来不吃猪脚,但那顿饭他们吃得很满足。
他心想,自己定要把这份生活智慧带给身边所有人。
年轻时,蔡澜就明白:“我们跟整个宇宙相比,只是短短几十年,一刹那的事情,希望自己快乐一点。”
【电影生涯:在商业与理想之间前行】
由于蔡澜父亲曾在邵氏工作的缘故,邵逸夫与蔡澜一家非常熟络,他称自己是看着蔡澜长大的。
邵逸夫很欣赏这个很有想法的年轻人,对他委以重任,这让蔡澜开始在香港电影圈崭露头角。后来每每念及邵逸夫,蔡澜都称他是对自己影响至深的人。
1963年,蔡澜赴香港发展,加入邵氏、嘉禾等大型制片厂,成为电影监制。他参与制作多部成龙主演的经典商业片,包括《霹雳火》《福星高照》等,见证香港电影黄金年代。
尽管事业看似风光,蔡澜却并不满足。他始终渴望拍摄一部真正具有深度与人文精神的电影。然而商业现实残酷,公司始终以盈利为先,让他的理想难以实现。
他坦言:“我只是赶上电影最容易卖的时候,但是作为一个有抱负的电影人,其实那是挺痛苦的。”
蔡澜对此很失落,觉得对不起自己,但是也理解电影不是个人的事情,要对老板有良心。
90年代末期,香港电影步入低谷,蔡澜拒绝拍摄公式化武打喜剧,转而投入小众题材,如风月片《聊斋艳谭》《不扣钮的女孩》《爱的精灵》,票房虽佳,却引来争议。
他坦然回应:“我带给观众欢乐,没有坏,无伤大雅,这是我生存的过程,没有什么好羞耻的。”
最终,他选择离开电影行业,坦然接受商业洪流下个人理想的无力感。
【文人岁月:四大才子的交情】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涌现大批文化巨擘。蔡澜与金庸、黄霑、倪匡并称“香港四大才子”,四人分别在武侠、音乐、科幻与电影界各有建树,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最早研究金庸小说的是倪匡;倪匡的儿子倪震认黄霑做干爸;黄霑求婚林燕妮时是金庸做的见证人;金庸最中意和蔡澜一起旅行、喝酒、抽烟聊天;蔡澜觉得金庸最厉害;黄霑称蔡澜是最值得信任的朋友。
他们志趣相投,私下时常聚会喝酒、聊天、谈天说地,是香港文化圈最耀眼的一群人。
不过,蔡澜反对“四大才子”的说法,因为金庸在他的内心,是大师般的人物。
【电视转型:《今夜不设防》走红荧幕】
1989年,蔡澜与倪匡、黄霑联手主持粤语深夜访谈节目《今夜不设防》。
节目形式打破常规,三人饮酒聊天,无所禁忌,令嘉宾放松畅谈,在轻松氛围中道出心声。
节目大受欢迎,创下同时段收视纪录,蔡澜也从幕后走到幕前,被更广泛的观众熟知。
【美食家与商人:吃喝人生 名利双收】
蔡澜将兴趣转向美食,他主持多档美食节目,如《蔡澜叹世界》《蔡澜叹名菜》,遍访各国名厨美味,他形容美食多用“好吃、多汁”两个简单词语,看得观众直流口水。
爱吃会吃的蔡澜也很有生意头脑,1992年起,他进军饮食业,推出“暴暴茶”“暴暴饭焦”等食品品牌,广受欢迎。
他常与餐厅老板合照,也留下“蔡澜笑则食物好吃,不笑则差强人意”的“默契规则”;他的洒脱与智慧在每一次转型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蔡澜成功地将吃这件本来平常的琐事变为了一件权威的正事。
从电影到电视再到美食,他没有刻意去做,但只要做了,就要做好它,饭一天要吃三次,一天要做三次的事情必须做好。
他自嘲道:“我叫蔡澜,听起来像菜筐子,就是买菜的篮子啊,所以一生注定得吃吃喝喝。”
蔡澜是个不论处于何种环境,都不会让自己无所适从的人,他妥帖圆滑。所谓的“顽童”是在失意的年代,即便没有机会,也从中找到别的乐趣。
在一个领域做得不够好,选择离开,蔡澜也不会觉得痛苦,他认为这种痛苦没有人会同情,痛苦的时间不如用来学习新的求生本领。
【私生活:风流倜傥的“顽童”】
蔡澜风流一生,自称交往过61位女友,遍及各国,有才女亦有女星,可谓是风流了一辈子。
当被问道此生最爱的女人是谁时,蔡澜摇了摇头说:“没有,哪里有这样的事情,目前这个就是最爱的。”
蔡澜与太太方琼文婚姻稳定,二人同为电影监制,性格独立,彼此尊重,从不干涉对方的私人生活。
夫妻俩决定丁克,不生育子女。蔡澜坦言:“在我有能力时努力赚钱,老了花钱请人照顾自己。”
【晚年生活:自由自在 等待终章】
2023年,去年3月,蔡澜听到太太房中传出砰嘭一声,他与工人第一时间冲过去,冲到一半自己跌倒了。
太太方琼文出事后很快离开,蔡澜因为股骨颈跌断,做了手术嵌钢片,现在仍然在做物理治疗和复康运动。
面对丧妻之痛,蔡澜想起倪匡生前告诉自己的一段话:
“身体的痛苦,可以吃止痛药消除,一粒不够就多吃几粒,一定可以止痛;至于心灵的痛苦,是自己想出来的,只要不想就不会痛苦,所以我尽量不去想她,告诉自己没有老婆在身边,现在自由了。”
太太方琼文去世后,蔡澜独自面对人生的最后旅程,自己因跌倒嵌钢片,仍坚持复健锻炼。他之后搬入尖沙咀海景酒店长期居住,自由作息、喝茶打游戏,不受打扰。
在搬家之前,蔡澜将自己拥有的物品进行了断舍离,他把所有收藏品都送走了,有字画、书、也有古董藏品、家具等。
他唯一留下的是茶叶,当年八元一饼的普洱茶,现在一万元也买不到,蔡澜要留给自己慢慢喝。
住在这个豪华的酒店公寓,有8个人照料蔡澜的起居生活,分别为秘书、助理、医师、护士、管家、司机,还有两位印尼工人。
他淡然看待生死,常说“活一天过一天”,并早已安排好后事。
【《我活过》——以自传告别人生的最后篇章】
蔡澜一生著作无数,在人生的最后时光,他亲笔写下自传《活过》,记录从童年至晚年的点点滴滴,讲述他一生中那些快乐的回忆。
他曾在影片中表示,原本并不打算写这本书,后来有一次乘飞机遇到强烈气流,旁边一位外国乘客十分紧张,而他则继续悠然地喝着酒。
等飞机恢复平稳后,那人问他:“老兄,你是不是死过?”蔡澜笑着答:“我没有死过,但我活过。”
这句话也成为自传命名的由来。
2025年6月25日,蔡澜先生于香港养和医院,在亲友陪伴下安详辞世,享年83岁。
风流才子、美食顽童、电影人、电视主持、文化巨擘……他以洒脱与智慧,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传奇。
(报导整理自《澎湃号》、《最人物》《香港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