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70%是由水组成的,不过,许多人却有迷思,以为水喝太多会导致水肿问题,要改善水肿就不能喝太多水。

健康网站《Health Concept》撰文,其实,引起水肿的原因很多,水肿问题是必须对症下药,方能减少及改善。

报道说,其实水肿和水份摄取无关,而是因组织间液异常堆积而引起肿胀。身体约四成体水分布在细胞外液,其中2/3位于组织间隙中。由于总血量调节对心输出量和血压很重要,所以身体会透过多重机转来调控微血管和组织间的液体,当此调控失去平衡时才会发生水肿。

所谓水肿,就是指人体皮下与血管外间隙中,有异常组织间液堆积,进而引起肿胀。若用手指轻轻按压水肿部位,因细胞中淤积大量水份,会向下凹陷,不会立刻弹回来,情况愈严重,凹陷恢复时间就愈久。

水肿可能影响全身任何部位,但一般以手掌、手臂、腿部、脚踝、脚掌较为常见,而这些常见区域又可分为单侧水肿及双侧水肿。

正常人每天摄取2000、3000毫升水,并不会造成水肿,反而,吃太咸、体内钠过多而造成水份滞留在体内而导致水肿,此时反而该多喝水,来帮助身体将钠排出体外。

换句话说,水肿最重要的关键为限钠,而非限水。

到底引发水肿的成因是什么?一起来了解吧~

一、局部血管栓塞
当深层静脉出现血管栓塞时,会使静脉的血液无法顺利回流,而水肿部位大多是单侧的下肢水肿。轻微者的水肿,可能只有足部、脚踝、小腿,但严重者可能会连大腿都出现肿胀状况。

二、淋巴水肿
淋巴是由微血管溢出富含蛋白质的液体,正常来说,淋巴液会经由淋巴系统遍布全身,最后再回流至静脉。淋巴系统有调节组织液的作用,当淋巴的回流变慢或受阻时,组织内积聚过多的淋巴液就会出现单侧淋巴水肿。

由于淋巴回流的比率较静脉低,发生水肿的情形也比较缓慢,患者比较不容易察觉,也不一定发生在下肢,全身各部位都有可能。

在癌症术后,如乳癌,也可能发生水肿。因淋巴结的摘除范围或数目较大,或是术后恢复期较慢、感染等因素,影响淋巴回流机制而造成水肿。

三、体质性水肿
水肿的原因可能与生活型态有关,如上班族久站久坐、缺乏活动、体内钠过多导致血液循环不佳,此情况较常发生在下午,脚踝、小腿会明显出现肿胀。同时有部分女士在月经周期因荷尔蒙改变,或是怀孕时,胎儿压迫骨盆腔,造成下肢循环差,因而出现水肿。

这种由体质、饮食等非疾病因素所造成的水肿,多半为暂时性现象且水肿程度较轻微,一般只要调整饮食、生活作息,或移除原因后就能改善。

四、肝硬化
肝硬化初期没有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会出现水肿。通常水肿的发生,表示肝机能已经严重受损,原因是因为肝脏制造白蛋白的能力不足,导致血管内渗透压下降。可注意的是肝病引起的下肢水肿是双侧表现,不会只有单侧下肢水肿,也不会伴随有红、肿、热、痛等发炎的现象。

五、肾脏病
肾脏病引起的水肿,同时会出现小便泡沫。主要是因为蛋白质大量由尿中排泄,血中蛋白太低所致。有部分的人则是因为肾机能严重衰退,无法完全排出水分及盐分引起水肿。肾脏病水肿会全身性或身体两侧对称性水肿,例如两脚都水肿。

当尿液有像肥皂泡沫般彼此相连、又不易化开的情况时,就要赶紧作进一步检查,确诊是不是肾脏病。

六、心脏病
心脏病病人也常有水肿发生,尤其是心脏衰竭病人走路、爬楼梯都会喘息及呼吸困难,短短的路程或上爬几阶楼梯就气喘如牛,非得要停下休息才能继续走爬,并有胸闷、心悸、疲倦虚弱等现象,通常会并见下肢水肿。

七、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引发的水肿,是指在热量摄取足够,但蛋白质却摄取不足的状态下,引发的低营养状态。虽然体重可能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但肝脏合成的血清总蛋白质、血清白蛋白质,可能因营养不均而呈现低数值,进而引发水肿、腹水、免疫力低下的情况。

其实大部分人发生水肿是体质性的,不须做任何治疗,千万忌讳滥用利尿剂企图消肿,反会加重病情,甚至再另外造成肾脏负担。但如情况持续发生,或有明显发展者,建议最好进行心、肝、肾、肾上腺等筛检,以确知原因。

(文章转载自《Health Concept》健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