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关东地区近年地震活动频繁,东京及周边区域尤为活跃,最新研究指出,东京湾北部地下潜藏多座“海底山”型隆起地形,可能是导致频繁地震的关键因素,甚至有潜在风险引发规模达7级的“首都直下地震”。
据日本放送协会(NHK)与朝日电视台综合报道,自2000年以来,关东地区累计发生地震超过8000次,其中约8000起集中于东京湾北部,地震震源呈现出直径约20公里、深度介于60至70公里之间的圆形分布,呈倾斜排列,沿著板块交界处延伸。
东京科学大学地震专家中岛淳一指出,该区域为菲律宾海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会处,板块不断碰撞与沉没,造成复杂的地质结构与频繁地震。研究发现,地底隐藏着多个类似“海底山”的隆起构造,可能在隐没过程中积聚大量应力,成为所谓的“地震巢穴”,并引发局部地震活动。
中岛警告,若这些地震巢穴同时发生破裂,恐将引发破坏力极强的“首都直下型地震”,震级可达黎克特制7级。这类地震将直击首都圈核心区域,包括东京、千叶与埼玉,对人口密集区构成巨大威胁。
根据日本官方评估,未来30年内东京发生首都直下地震的可能性高达70%。历史上,该地区曾在明治时期发生过规模7级地震,显示其地质背景具高度风险。
研究团队希望藉由更精细的地震活动分析,掌握隐没构造带的地震潜能,为未来防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新闻综合整理自《星洲日报》《东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