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个职场人都会面对一个世纪大难题:下班后可不可以不回复工作信息?按理说,已经下班了,时间自然是属于个人的,但这个时候看见领导发来工作上的消息,你到底该不该回?

下班后,应该好好休息,但当手机已经进化为人体器官,随时随地回信息似乎成了一种生理反应,24小时为公司待命更是一种时代病。

工作和生活分开,是体力劳动的特点,如今脑力劳动时代,让工作具有很强的流动性,环境不再限制,工作和生活更难以完全分割。

各种规训和服从的理由,让下班后本来已经十分打扰你的工作信息,更加名正言顺和肆无忌惮。

每个打工人的选择,都为这个世界会变成怎样投下了一票,你可以身体力行地用“下班后不回信息”来建立现代人的新型职场观!

1.加班可以 下班后回消息不行

听起来很矛盾,但究其本质,“加班”和“回信息”所代表的价值感完全不一样。

主动加班,源于对这份工作的认同感以及带来的价值感;基于对兴趣的热爱、以及带给自己进步和成长的空间,愿意为了一份项目主动加班加点。

低价值的“被迫回复信息”与自我认可的“主动加班奋斗”之间的鸿沟,只能用合理的金钱报酬来抚平。

2.工作生活融合?大可不必!

在任何场合都捧着手机频繁回工作消息的人,或许早已习惯生活工作水乳交融的状态。

生活被工作蚕食,多半源于下班后的信息,回信息的确只要1秒钟,但它却会带来绵延不断的烦躁感,即使这份工作不必此刻紧急完成,但任务当头带来的压迫感如影随形。

下班后收到信息,并非剥夺生活本身,而是剥夺生活乐趣。其残忍之处在于,它保留你的生活,却让你无法掌控本该属于你的生活节奏。

职场人应该善于“切割”自己的生活与工作,上班可以拼命燃,但下班时间请勿打扰。

3.设置工作底线 偶尔打破

工作中,带点鲜明个人特色,例如有人9点半就关机睡觉,那深夜紧急加班信息,大家默认找不到他;有人从不早起,因此他也从不会在睡眼惺忪时,被加班的电话吵醒。

按点睡觉的人,在必须时刻也会为了公司的大项目彻夜不眠;不早起的同事,在人手不够的情况下也可以自告奋勇早上7点来公司。这往往会更会博得别人的好感。

比起24小时秒回工作信息的职场老黄牛,“只回重要信息”的人,不是站在工作的对立面,而是用行动向所有人告知自己的态度。

4.100条下班后信息 只回那条最重要的

信息可以回,但要判断消息的内容和重要度。

首先,不打电话而发消息,说明这件事并没有迫在眉睫。

其次,命运攸关的决策,多半会给人留出足够的时间,尤其作为工作末端螺丝钉的打工人,下班后所遇到的“十万火急”的指示,往往并非针对个人,而是有很强的可代替性。

最后,无论是某天下班后被迫回复还是发送消息,“只发最有质量的信息”才是唯一原则。

与其在工作的繁枝末节中消耗自己,不如持续选择那些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

(整理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