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从网络上到生活里,很多人一定听过也看过《科目三》舞蹈,这个红遍两岸三地,平民跳,明星跳,人人都在跳,让全球掀起草根土味狂潮的的魔性热舞《科目三》到底是什么?

《科目三》红得不清不楚的,除了那土得来相当逗趣又简单的舞步外,《科目三》的爆火及来源,也让中国境外的海外华裔群众对它深感好奇,而香港《亚洲周刊》在元旦日,就推出了一篇题为《中国“科目三”魔性热舞风靡国际点燃草根土味狂潮》专题,来深度分析这个魔性般的现象。

《亚洲周刊》说,源自广西民间名叫《科目三》的舞蹈在中国爆红,从风靡中国国内到国际,奇特地穿越各种疆界,跨越社会阶层、国籍和年龄藩篱,是中国当下最有标志性的“软实力”,这股民间草根土味狂潮一经点燃,延伸到全球华人,演绎中国民间喜悦与烟火气。

背景音乐《一笑江湖》节奏强烈,充满民歌高亢气息,辨识度高,带来舞蹈者和观赏者的莫名喜悦。《科目三》话题播放量已达368亿次,舞蹈播放量达80多亿次,而抖音国际版TikTok上,《科目三》视频被观看超过6亿次,更是冲上韩国YouTube短视频热门周榜冠军,力压众多K-POP的劲歌热舞。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就说,这其实是一种打破草根与精英的差异、让不同群体都喜爱的现象,它并非对抗,而是一种“魔性”的吸引力的见证。

作者宋天启说,如今,《科目三》热潮更成了跨年的流行现象,从中国延伸到台湾、香港、澳门、马来西亚及新加坡等,可见草根力量,就是强大的爆发力,凝聚民众的智慧。

《科目三》全球红火,民企海底捞火锅是强大的助攻,加上TikTok、抖音、小红书等短视频载体,穿透地理和心理疆界,也穿透政治和文化的疆界,收割了庞大的经济利益。

《环球时报》作者邱立本也形容,这是民间中华文化的胜利,也是草根力的胜利,将民间自发的灵感演绎为沛然莫之能御的“魔性”,转化为文化中华商业模式,超越政治的羁绊及意识形态的漩涡,回归老百姓的智慧,让《科目三》成为凝聚全球华人的肢体语言,举手投足都展示中华民族创新的巨大能量。

那,《科目三》是什么呢?它的起源是什么?

《科目三》 的名字被指是广西驾驶学校的项目,传言是广西一位年轻人朱开红在朋友的婚礼上演出,被人问到舞蹈的名字,他说不知道,随口说这就是“科目三”,似乎有点“无厘头”,但恰恰是这样的“无厘头”,却演绎一支红遍全球的舞蹈。

但是,根据《雅虎新闻》引述资料,《科目三》完整名称是“广西科目三”,而“科目三”原意是中国考驾照的科目之一,据传“广西科目三”舞蹈起源于广西一场婚礼表演,因为婚礼上众人跳舞样子让人印象深刻。

对此,《亚洲周刊》写道,《科目三》流行,也让互联网上流传新梗:广西人一生要过3个科目:科目一唱山歌,科目二吃米粉,科目三是丝滑舞蹈。对于这种说法,有广西人说,自己听到《科目三》舞蹈源于广西后也一头雾水,还得上网去查。

该周刊引述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谈话,指《科目三》一般认为来源自广西,这是广西人舞蹈能力被普遍肯定的体现。他说,这个舞蹈给大众带来快乐,魔性舞步能减压、舒缓压力,跳的人快乐,看视频的人也获得快乐体验,这就是它走红的关键。

(文章综合整理自《亚洲周刊》《环球时报》《雅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