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是冷血动物,神秘而多面。蛇,是如何成为中国十二生肖之一的呢?而在东西文化中,蛇的形象也是截然大不同的!
在中国文化里,蛇是龙信仰的基础;而西方文化中的蛇,却是善恶并存的。
文史工作者林家在《988早点UP》的新年特备节目中,带领听众从文化与历史的角度来了解蛇。他解读蛇如何成为十二生肖,并追溯蛇在不同文明中的象征意义和形象转变,带领听众重新认识蛇这一文化符号的深层内涵。
林家豪强调,并非所有蛇都是危险的;通过科学教育和文化反思,我们可以重新认识蛇的真实面貌,理解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蛇作为文化符号,既是神圣与生命力的象征,又因其毒性和神秘性承载着危险与畏惧的刻板印象。从中国的龙信仰到西方的治愈象征,从《白蛇传》的爱情传奇到全球各地的蛇神崇拜,蛇的故事展现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与共通性。”
说到蛇在中国文化中的起源与象征,林家豪表示,蛇在十二生肖中的位置并非源于民间传说中“动物比赛”的趣闻,而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它的最早记录,是虫与蛇的替代。
“在先秦时期(如西周和东周)的文献和出土文物中,蛇的形象以“虫”代替,用于对应十二地支。两千年前的汉代,十二生肖的完整体系最终成型,蛇正式成为其中一员。墓葬中随葬的十二生肖陶俑,证明了这一体系已被广泛接受。”
他说,十二地支最初用来标记日子,后演化为计算时辰与年份;蛇被赋予独特的时间象征(如巳时),同时因其活跃特性成为文化意义上的象征物。
林家豪提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蛇的两面性尤其鲜明,它既象征繁衍与生命,也承载了危险与神秘。
“在中华神话体系中,人类始祖伏羲和女娲被描绘为人首蛇身的形象,象征着生命与创造的起源。考古发现(如唐代墓葬壁画)中,这一形象反复出现,体现了蛇在文化信仰中的重要存在。”
他说,东夷族等少数民族部落也崇拜蛇,将其作为图腾崇拜的一部分及视为保护神。福建“闽”字源于对蛇的信仰,代表古越人与蛇共存的生活方式。
他说,中国不少地方福建、江苏、南京、泰昌其实都有蛇皇庙的存在,当华人迁徙并将蛇信仰带入东南亚,坐落在巴生和槟城的蛇庙,便是这种信仰的延伸与演化。”
“在福建等地,至今仍有蛇王节传统,当地居民在节日中与蛇互动,展示了蛇信仰在民间的延续与传承。”
林家豪指出,在中国文化中,蛇是龙信仰的基础;“龙的原型是蛇,通过逐步融合其他动物特征,如鹿角、鱼鳞,最终形成中华民族的图腾——龙。”
他说,最近在四川广汉的三星堆遗址,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与蛇相关的文物,例如青铜蛇装饰品和“人首蛇身”的铜像,这些被认为是古人祭祀的重要物品。
“蛇的形象逐渐融合了其他动物的特征(如鹿的角、鱼的鳞片),最终演化为中华民族的图腾——龙;在古籍《山海经》中,也记载了蛇从“蛟龙”到“应龙”(长翅膀的龙)的演变过程,象征着不断进化的力量。”
此外,林家豪也说,蛇在古代中国的信仰中其实地位很高,在明朝时期,王公贵族与功臣被赐穿“蟒袍”,蟒袍上的蟒形象是龙的简化版,以蛇为基础,这反映出蛇作为龙原型的深远影响。
至于西方呢?林家豪就说,西方文化中的蛇其实是善恶并存。在《圣经》中,魔鬼撒旦化身为蛇,引诱夏娃偷食禁果,最后亚当夏娃被赶出伊甸园,在基督教会对蛇的形象比较负面,成为邪恶与背叛的化身。这形象深刻影响西方中世纪的文化,导致蛇在许多影视作品中,被描绘为危险的存在。
“我们都知道欧洲文明的起源就是来自于地中海,地中海最早就是古希腊文明
其中阿斯克勒庇俄斯(Aesculapius)就是医疗之神,其形象就是拿着一把上面缠绕着一条蛇的蛇杖,这也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志的设计原型,象征复原与健康。
“还有,阿斯克勒庇俄斯的女儿许癸厄亚 (Hygieia)也是女医神,也是前者的伴神,其典型形象是一个用碗喂蛇的少女,这也体现了蛇与医疗的深刻联系。”
他说,在古埃及,蛇被视为守护神,是守护太阳神的神灵,象征保护与再生。瓦吉特(Wadjet)是下埃及守护神。这位蛇神被描绘为一条守护太阳神的眼镜蛇,其形象常见于古埃及陵墓和圣书体中。
另外,玛雅文化中的羽蛇神库库坎(Kukulkan)是生命与复生的象征。在春分与秋分,玛雅金字塔上的光影会呈现出蛇的形状,吸引无数人前来观赏。在阿兹特克文化中,羽蛇神被赋予了翅膀,能够飞翔,象征着连接天地的力量,与龙有着相似的地位。
当然,蛇在中华文化民间传说,也有很重要的存在。在经典名著《白蛇传》里,蛇的演变是从妖邪到正义,也是蛇文化转变的经典案例。
“在最初故事中,白蛇青蛇被塑造成危险与妖艳的蛇妖,体现人妖殊途的禁忌观念;随着故事演变,白娘子形象逐渐转变为忠贞不渝的爱情化身,蛇妖也不再仅是妖邪的象征,而成为人性与情感的复杂角色。”
他说,徐克的《青蛇》和国漫《白蛇传·缘起》赋予白蛇更多女性力量与自主意识,反映了现代社会对蛇形象的重新审视。
“刘邦的“斩白蛇”故事,蛇妖被利用为政治工具,刘邦借“斩白蛇”来证明其天命和合法性;而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蛇妖形象变得更加复杂,有时甚至是善良与无私的化身,体现了“妖不一定是坏的,坏的是人心”的哲学观念。”
林家豪认为,现代影视作品逐步改善蛇的负面形象,使年轻一代对蛇有了更正面的认知。
他说,重新认识蛇,是理解文化多样性与人类智慧的一个重要窗口,随着社会对蛇的了解加深,蛇或许能重新回归正面的文化象征。
(新闻整理自 988早点u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