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农历乙巳年,也就是蛇年。

蛇是一种爬行类动物,历史可追溯至约1.37亿年前的白垩纪。世界上已知有三四千种蛇,按种类可分为青蛇、游蛇和蟒蛇。蛇的身体布满鳞片,嘴巴能张开,舌头分叉,四肢退化,通过腹部肌肉收缩或弯曲身体来移动,其行进方式既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蜿蜒曲折。

作为古人熟悉的动物,蛇被纳入十二生肖,排在第六位。那么,蛇年是如何计算的呢?

中国民俗专家刘孝昌指出,可以用公元年份除以12,若余数为9,则为蛇年。

麻浩崖墓的汉代石棺上,人首蛇身的伏羲、女娲形象。高泓 摄

在十二生肖中,蛇象征着智慧与顽强,充满神秘感。冬季到来时,蛇进入冬眠,直到气温回升后才会爬出洞穴寻找食物,并开始蜕皮。它们在地面或树枝上摩擦,脱去外皮,象征着“死而复生”,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蛇以高智商著称,尤其是在捕猎时展现出机智与策略,同时它们也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蛇常生于丛林或河谷等险恶环境,但却能顽强生存,并具有强大的繁殖能力。

蛇的神秘、智慧和顽强生命力使它成为远古图腾的重要象征。早期的祖先多崇拜蛇,认为蛇是始祖神的化身,因此华夏的创世神女娲与伏羲都以蛇的形象出现。

在古代神话中,伏羲的母亲华胥氏曾因踩到一只大脚印而感到蛇缠身,后来怀孕12年才生下伏羲,伏羲的形象即是人首蛇身。《楚辞·天问》及《鲁灵光殿赋》中都提到了伏羲和女娲的人首蛇身形象,显示了蛇图腾的悠久历史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蛇被称为小龙,蛇年又有“小龙年”之称。这不仅是因为蛇的形象与龙相似,其中更隐藏着华夏民族蛇图腾向龙图腾转变的历史。

刘孝昌认为,蛇图腾最初在母系社会中崇拜,象征着生命力与繁殖力。在社会转向父系后,蛇图腾的崇拜逐渐转向龙图腾,蛇与龙的关系密切,龙图腾融合了多个部落的特点,成为一个新的象征。

INTERACTIVE: Year of the Snake 2025 | The Star

华夏民族的图腾转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上古神话中的共工,是人面蛇身;而到了黄帝时期,则是蛇与龙交替出现。,《山海经·海外西经》称:“轩辕之国……人面蛇身,尾交首上。”《淮南子·天文》则称:“中央土也,其帝黄帝……其兽黄龙。”从中可以看到“蛇图腾”到“龙图腾”的转变过程。

到了春秋之前,华夏族对于蛇图腾的崇拜已经淡化,祭龙的习俗开始出现。而随着龙图腾的形象成熟,到秦汉时期,龙的象征意义与皇权紧密结合,蛇的形象则被彻底妖魔化。然而,华夏民族“蛇崇拜”的痕迹永远地保留在了生肖年之中。

Year of the Snake, but make it adorable | The Star

 

 

(报导整理自《中国成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