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大马之光”伍连德医生诞辰142周年,谷歌在首页设置抗疫漫画,纪念110年前成功对抗鼠疫的伍连德医生,谷歌更形容伍连德医生是“口罩背后的男人”。

伍连德医生曾在1935年提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大马首位诺贝尔奖候选人,也是世界首位诺贝尔奖华裔候选人,他所发明的伍氏口罩也被认为是N95口罩的始祖。

伍连德医生于1879年3月10日出生在槟城,也是英国剑桥大学首位华人血统的医学博士。

在19世纪初期,中国东北爆发鼠疫,隆裕太后任命伍连德为东三省防疫全权总医官,赴哈尔滨调查并开展防治工作;通过现代医学方法,他确认鼠疫是经由呼吸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图翻摄自Wellcome Library pic

为打击疫情,他使用棉花及纱布设计特别医用口罩,间中加入几层布料过滤所吸入的空气,他也劝请民众佩戴他研发的口罩。这个较为紧致、实用的口罩在后世得到了极大发展和广泛使用,并且被认为是N95口罩的始祖之一。

当时抗生素还未被发明,伍连德却只用7个月就迅速扑灭当地鼠疫,他发明的防疫方法,至今被公认是对付传染病大流行的最佳手段。

之后,又分别组织扑灭了1919年、1920年、1926年、1932年在东北、上海等地爆发的肺鼠疫和霍乱。

1911年,主持召开万国鼠疫研究会,在他的推动下,中国收回了海港检疫主权。先后创建20多所医院和医学院,包括哈尔滨医科大学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并参与协和医院的建设。他创立的东北防疫总处很快成为国际知名科研和防疫机构,20年间不仅承担了东北防疫任务,而且培养出一代防疫精英。

他于1937年日军侵略中国后,阔别30年再回到马来亚,创办了吉隆坡医学研究中心,并定居怡保,在当地开设私人诊所。

伍连德于1960年在槟城逝世,享年80岁。他去世后,其母校即槟城大英义学附近的住宅区,被命名为伍连德花园,以纪念这位抗疫英雄的贡献。

另外,霹雳怡保也有一条路,被命名为伍连德路。

伍连德母校即槟城大英义学附近的住宅区被命名为伍连德花园,霹雳怡保也有一条路被命名为伍连德路,以纪念这位抗疫英雄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