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前首相敦阿都拉今晚7时10分,在国家心脏中心逝世,享年85岁。

阿都拉是我国第五任首相。其女婿凯里也在社媒上,证实了岳父的死讯。

人称“伯拉”的阿都拉,曾在去年曾被诊断出肺部问题,并且送入国家心脏中心加护病房,接受治疗。

阿都拉1939年11月26日生于槟城峇六拜,2003年至2009年担任大马第5任首相;并有“廉洁之父”及“人力资源发展之父”的尊称。

他的祖父赛阿都拉法欣(Syeikh Abdullah Fahim)是阿拉伯裔,他的外公哈苏璋,则是来自中国海南省三亚的回辉人穆斯林。

阿都拉与其夫人拿汀英敦玛末育有一子一女,儿子是上市公司斯可米集团负责人卡玛鲁丁,女儿则是前卫长凯里的妻子诺里。

然而,英敦玛末因不敌乳癌而病逝,随后阿都拉再婚,迎娶珍妮阿都拉。

阿都拉参政前曾任文化、青年及体育部副总秘书。1978年,他首次当选甲抛峇底国会议员,于1980年,受委为联邦直辖区政务次长,并于同年9月擢升为直辖区副部长。

阿都拉的父亲也是一名巫统领袖。他的家族与巫统有着密不可分的亲密关系,因此他也就“子承父业”。

1987年的巫统党争,成了他最终选择归队的一个因素。

早年的阿都拉在槟城接受教育。他于1964年毕业于马来亚大学回教研究系,后加入巫统。他的背景与他的前任同僚安华相当接近。不过,两者虽然同是来自槟州,并先后在马来亚大学受教育,份属“师兄弟”,阿都拉和安华的作风却完全不同。

在气质上,阿都拉没有安华狂飙英雄式的传奇色彩,也没有安华雄辩滔滔的口才,既使在青春焕发的大学时代,阿都拉也是一位沉着的人物;他的温和形象尽管没有安华那么突出,但也无安华锋芒毕露,咄咄迫人的锐气,更容易为人接受。

1990年巫统党选中,阿都拉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蝉联副主席,并于1991年在内阁改组中受委为外交部长。不过,他却在1993年巫统改选中站在元老派阵营,结果以微差票数败给宏愿队的纳吉、慕尤丁及末泰益,失去副主席的职位,但他仍被委任为巫统最高理事会成员。

1995年12月30日,阿都拉宣布参选1996年巫统副主席职位,最终顺利获胜。

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马哈迪把安华革职,1999年1月8日,马哈迪改组内阁,委任原外交部长阿都拉为副首相兼内政部长,中止外界对副手人选的猜测,也使阿都拉一跃而为万众注目的政坛明星。

阿都拉作为巫统元老及资深内阁部长,具备出掌这两个重要职位资格;基于政治现实,马哈迪也有必要尽快委任副手填补权力真空;而向来温文尔雅,形象清廉的阿都拉,就成了马哈迪的选择。

2003年10月31日,马哈迪在巫统大会上宣布将辞去巫统主席职,同时将把职位交给署理主席的阿都拉。

2004年全国大选,由阿都拉领导的国阵狂横扫90%国会议席,未料在2008年大选,国阵却遭受重挫,首次失去下议院绝对多数席次优势和5州的州政权,阿都拉亦遭党内人士逼宫下台,最终在2009年4月3日卸下首相职,棒子交给纳吉。

(新闻整理自《星报》《东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