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s – Page 46 – 988
Topic image

疫情期间加班打发时间 损害心理健康不自知!

自新冠疫情大流行发生以来,国内不少员工/上班族在限制令期间,长时间留在家工作,即人们口中的“居家工作”。尽管目前大家已逐渐返回办公室,但过去两年的疫情居家工作情况,让人们对工作产生了不同的看法,他们更为重视工作与生活素质之间的平衡,更盼望在两者之间作出改变! 全球著名的招聘公司任仕达(Randstad)最新劳动力监测调查就显示,马来西亚88%的受访者指出,新冠疫情促使他们欲改善工作与生活平衡的意愿,另有超过4/5的受访者表示,自疫情开始以来,他们对个人生活和职业目标更为清晰。 根据该分调查显示,在过去的 18 个月中,我国超过3/5受访者重新评估工作影响及融入个人日程的程度。 上述调查皆显示,经过疫情大流行后,我国职场人士已开始重新考虑人生目标和职业作为优先事项。 大马任仕达运营主管法哈表示,基于居家工作和新冠疫情SOP限制,许多员工都无法拥有下班后轻松的社交活动, 继而转向加班来打发在家的时间,殊不知在过程中损害自己的幸福感及心理健康。 “尽管薪酬和福利仍是职业的重要考量因素,但许多马来西亚人目前优先考虑的是工作弹性,及希望有一个可持续的工作环境让他们茁壮成长。 法哈补充,人们正在重新评估他们的职业决策,以追求他们的职业和个人发展,并了解他们在不断变化的工作世界中的角色。 他举例,随著员工有机会在不同的环境中工作,并快速发展他们的技能,合约制工作机会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 “合同工作还提供了更高水平的弹性,他们可以协商他们的工作时间或在合同工期之间休息。” 任仕达2H 2021 Workmonitor调查于2021年9月在全球34个市场进行,每个市场至少有800名受访者。   重新思考生活和职业目标: 94%受访者表示,疫情让他们希望在工作上获得更多弹性。 自疫情后,超过8/10受访者更清晰个人及职业目标。 选择工作5大考虑因素: 薪酬和福利 66% 安全的工作环境 64% 从事有意义的工作 52% 职业发展机会 51% 工作弹性 49% 疫情引起的焦虑: 66% 受访者称,自疫情大流行以来,承受更大的压力 ,因此希望改变工作情况。 88% 受访者称, 疫情促使他们改善工作与生活之间平衡。 64% 受访者称, 在过18个月以来,重新评估如何工作适合地融入日常生活。 换工作3大理由: 公司环境 42% 更好就业条件 29% 管理领域的个人抱负 29%  
Topic image

创意神作几可乱真 印尼P图之王明星大腕“皆朋友”!

能够与闪闪发亮的大明星在一起,绝对是超级兴奋和快乐的事,但现实生活中能有这等机缘的,简直就是少之又少,不过,却有一个人,他不仅穿梭在好莱坞超级大明星的身边,还能跟韩国超级顶流偶像们甚至超级球星亲密合照互动,就只有他——“P图之王” 做到! 人称“P图之王”的印尼平面设计师沙里尔拉马丹(Syahril Ramadan)就把普天下粉丝们的愿望及梦想化为“真实”,从他的社交平台上,他不只“做到了”跟偶像“合照互动”,他甚至还是一些超级大片中“男配”,他的超凡P图术,让他可以和世界上任何一位大明星偶像甚至是电影主角在一起。 他把自己融入名人照片和电影场景中,从照片看,你甚至会“怀疑”他是不是真的和巨石强森在一起、与Blackpink是超级好朋友、跟梅西、C罗和内尔马等认识,叫人看了忍俊不已。 来自印尼的沙里尔开了一个IG账号分享他的P图,引来超过40万的粉丝追踪,而他每次上载的图都充满创意又好笑,逗得网民超级乐,而他P的画面几可乱真,网友纷纷表示希望拜他为师学习他的高超PS技巧,就连一些电影主角或明星本尊,都赞赏他的佳作。 根据媒体报道,沙里尔是在2012年辞去平面设计师工作后,便开始钻研“合照”制作,平均需要20分钟到两小时不等方能完成单张照片编修。 随着他的名气越来越大,甚至还有明星艺人关注他,并且留言表示,有机会和他来一次真正的合影呢? (文章综合自《新浪网》|《香港摄影札记》| Syahril Ramadan IG )
Topic image

胃肠不好、肾脏病患者该怎么喝水?

大多数人认为,每天喝8杯水(2000cc)有益健康,但近几年,国外有些报导提出不同意见。有专家指出,不一定每天必须喝足8杯水,喝太多水也会为身体带来麻烦。 但是也不能等到口干才补充水份,因为这时体内可能已经严重缺水!提供八个喝水小常识供参考: 1.睡前喝水,可预防心肌梗塞或中风 人的血液中有七成是水分,身体缺水时,血液就会变得浓缩、黏稠、影响血流,身体就必须提高血压、缩小血管。 睡觉时,身体依然会因呼吸、排汗等排出水分,这7至8小时中却无法适时喝水。 哈佛大学的研究曾发现,早上6时至9时最常引发心肌梗塞、栓塞型中风的时刻。 不过,为了避免有些人半夜起床上厕所会影响睡眠,或老人家可能有跌倒的风险,所以除了肾结石的人外,只要睡前1至2小时有喝水,并且早上起床时立刻喝水,也可达到预防血管阻塞的效果。   2.一起床就喝水,改善便秘 早上喝一杯水有助肠胃蠕动,改善便秘,若前一晚先把水摆在床头,一坐起床立刻喝下去,效果加倍。 常温冷水比温开水更能刺激肠子蠕动,但勿低于常温,太冷的水反而会抑制肠子蠕动。 至于喝温盐水,医生表示,没有证据显示加盐有助排便。 睡眠中身体已经消耗许多水分,所以喝盐水反而会令人更加口干,尤其早晨时血压通常较高,血压高的人最好还是喝温开水就好。 3.运动前先喝水,表现更亮眼 大多数人习惯运动完才喝水,最好的方式是在运动前就先喝一杯水。 运动的目的是训练肌肉并增加血液循环,当血液中水分充足,运动时血液流动才会更顺畅,供应肌肉与细胞充足的氧气与养分,让运动表现更好,不易疲累。   4.喝酒时,也要多喝水 酒精含有利尿的成分,喝酒后跑厕所,排出的都比喝下去的多,酒精成分已经悄悄地把身体其他地方的水分带走。 酒精会使血管扩张,体温上升,也容易造成大脑跟身体缺水。 喝酒的同时,别忘了同时补充水分,可以减少隔天起床后口渴、皮肤干燥的情况,也有助减轻隔天的头痛。 早起的第一杯水,也别用果汁、牛奶、咖啡或奶茶取代;果汁、牛奶算是食物,喝下去后肠胃就得开始消耗能量去消化这些脂肪与糖分了。 5.焦躁疲惫时,喝杯水立即头脑清醒 水具有稳定、滋润、降火的功能;只要缺水,就会有燥与热的表现。 除了口渴,舌头或嘴唇太鲜红、干燥、手心与脚掌发热、干咳、便秘等情况,都可能是身体缺水的表现。 眼睛或皮肤干涩,也需要多补充水分。 突然感到没来由的疲累、情绪焦虑、暴躁、或者大脑沉重且注意力无法集中时,也可能是缺水的表现,试着喝一杯水来恢复活力。 老人家改变姿势而产生姿势性低血压的晕眩时,也可能是缺水造成血液量不足所引起。   6.天黑后才煮开水  水质最佳 最好晚上烧开水,水质会最佳,因为水管一整天已经被大量用水清洗干净了。 早上起来若立刻烧开水,水质最不好,因为水管静置一个晚上后,容易沉积各种脏物、杂质。 用来消毒自来水的氯在接触水中的有机物时,可能会产生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三卤甲烷。 所以当开水煮沸至100度时,要打开盖子多煮3~5分钟,以去除水中的三卤甲烷。 但打开盖子后,别站在旁边,并且要同时打开抽风机。 因为三卤甲烷挥发成气体时吸入,比溶解在水中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7.大口喝水,等于没喝,切记要小口喝 不管是否大量流汗后,只要喝水时,都要小口小口地喝 因为一次灌下太多水时,肾脏会收到进水太多的讯号,便会加速排尿的速度,反而让喝下去的水立刻流失,没有足够的时间送到身体各地。 喝水喝太快,也容易引起胀气。 8.瓶装水真的容易长细菌 网路上流传,喝瓶装水之后,瓶口过一天就会长出许多细菌,这个说法是真的,最好的方式,还是自己带水壶。 只要是瓶装的饮料,开罐后都很容易长细菌,尽量不要嘴巴贴着瓶口喝,且不要连续几天都重复使用同一个瓶子。 不要将瓶子放在车上日晒,使塑胶瓶内的化学物质溶入水中。 即使是水壶,也要记得每天清洗吸管与瓶身,不锈钢的材质则比塑胶的好。   胃肠不好的人怎么喝水? 最好的方式是餐前半个小时喝水,使肠胃道做好消化食物的准备。 餐后要等待2个半小时才喝水,避免水分稀释胃液,不利消化。 尤其是胃灼热、胃溃疡的人,因为水可溶解胃中自然分泌的重碳酸盐,成为胃酸通过胃壁黏膜的缓冲剂,水分不足时,胃酸的缓冲消失,胃酸就会侵蚀胃壁,造成胃灼热。   肾脏病患者怎么喝水? 肾脏病患者、肝硬化合并腹水或者心脏衰竭的患者,因为肾脏无法正常代谢水分,因此需依照医生指示限定每日喝水量。 遇到很渴的时候,可以用含冰块的方式,缓解口渴的感觉,并同时控制水分摄取。而服药则改在吃最后一口饭时,配一口汤一并服用,一般人用200cc的水吞药,对肾脏病人来说可能多了些。 但除此之外,依然要注意尿量,当发现摄取水分两天后,排尿量没有跟着增加,且出现水肿、体重增加约2公斤、容易喘的情况,就要就医。     (报导整理自《康健》网/图取网络)
Topic image

婚姻越来越脆弱 杜韩念:因为女人越来越强大

以前只要结了婚,就是一辈子,如今讲究速食的年代,婚姻似乎变得十分脆弱,竟然有人注册一星期就离婚! 988早点up今天请了律师兼两性作家杜韩念来做客,分享他处理过的离婚个案,原来因家暴或外遇而离婚的仅占少数。 一间卫生间都可导致离婚   “很多人以为外遇、家暴、三观不合是导致离婚的主因,但这些只是症状,沟通问题、柴米油盐和性爱问题才是婚姻的主要杀手。” 杜韩念说,处理过的离婚案中,60%以上离婚其实都没有重大事故。 他形容,很多都是如”伤风感冒“的小问题,一般都不是”癌症“,但是这些小问题累积太多年了。 “‘伤风感冒’虽然是小病,但也不能说完全不辛苦,但在肿瘤医生看来,这只是小问题。” 他举例,一间卫生间都可以导致离婚,这样的说法一点都不夸张。 他说,挤牙膏的方式、没有清理卫生间的头发、老公上厕所不翻盖等等都成了离婚的理由。 “缺乏爱了,不管对方做什么都碍眼,老公洗车也变成了浪费水。” 他认为,婚姻出现问题才会出现”小三“,最终成了离婚的理由。 婚姻越来越脆弱 因为女人越来越强大   在他看来,婚姻越来越脆弱,与女人变得越来越强大相关。 他说,奶奶和妈妈年代的女人不可能当公司董事,也不可能当议员,但到了这一代,不缺女议员,女董事。 “女人变得越来越强,反观男人没什么进步,甚至还越来越退步。” 注册不足两年不能离婚 曾经遇过一对夫妻,注册一星期就要离婚,杜韩念说,在大马注册两年内不能离婚,但可以再特殊情况下,申请婚姻无效。 “这些特殊情况包括,另一半是变性人、有性病、拒绝行房或已经有家室。” 杜律师处理的离婚个案中,许多都是未婚先孕,因此他常常在其脸书专页强调避孕的重要。 “结婚需要经过深思熟虑,未婚先孕一般都会在两个月内结婚,并没有太多时间去思考。” 如果婚姻已经没了感情,但仍然想要保持婚姻关系,杜韩念建议,可寻求婚姻辅导。 “虽然在马来西亚并不普遍,但是仍然可以寻求婚姻辅导,就好像看医生一样。” 婚姻非儿戏 离婚不能只填张表格   在马来西亚,注册只要填表格,但若单方面申请离婚,必须证明婚姻已经无法挽回的破裂。 那何谓无法挽回的破裂呢?杜韩念说,通奸是其中一项,但必须证明伴侣与另一个人发生性行为。 “不合理行为如家暴及吸毒、已经分居两年、抛妻弃子超过两年,这些都可以单方面申请离婚。” 或许有人会质疑为何离婚需要向政府交代?杜韩念表示:“注册时,跟政府交代结婚,解除婚姻肯定也要回到政府。” 尽管单方面申请离婚需要提供很多证据支撑,但杜韩念并不希望大马走到填张表格就能离婚的地步。“不能把婚姻当儿戏。” 抚养权判决 孩子福利是主要考量   离婚后,在争取孩子抚养权方面,女性常常会因为赚的钱比男性少,而认为自己会占弱势,事实上,法庭的主要考量是小孩的福利。 “如果妈妈赚钱比爸爸少,法庭依然可以把抚养权判给妈妈,再判爸爸支付赡养费。” “无可否认,妈妈的收入及工作时间都会影响抚养权判决,这是很现实的问题,但最终法庭会将孩子的利益最大化。” 然而,常常听闻,法庭判了丈夫需要支付赡养费给妻子,但却发生不给赡养费的问题。 杜韩念认为,在这方年其实大马法律是完善的,但执行方面有弱点。 “如果追讨赡养费的程序很方便又经济,就不会发生不给赡养费的问题,理论上,不给赡养费是藐视法庭。 “但是若要提告,需要律师开档,如果只是一个月800至1000令吉的赡养费,让律师提告太耗时耗费,不太划算。” 随着社会发展及思想观念的改变,在自由恋爱的年代,离婚成了一件很普遍的事,但婚姻不仅仅是一纸契约,不管结婚或离婚都该为自己做的决定负责。 完整访问:https://www.facebook.com/988.my/videos/547291376677460 (988整理|图取自网络、《星报》)  
Topic image

英礼仪专家教用刀叉吃米饭 网民:对亚洲人吃米饭缺欠了解!

东西方饮食方式大不同,除了在烹饪方式差异大,就连餐具使用天壤之别;在亚洲国家,人们多数以白米饭为主食,不少民族会以筷子夹起米饭食用,而习惯食用西餐、意粉的西方人,则擅长以刀叉作为进食的辅助工具。 最近,英国有一名礼仪专家在社交平台教大家“如何使用刀叉吃白饭”,引发巨大争议! 英国礼仪专家Lucy Challenger不时在TikTok平台上分享礼仪教学影片,近日她发布一条影片教粉丝们如何用西餐惯用的刀叉来吃白米饭。 据网上流传的视频显示,露西指出,一般人在吃饭时,都会以叉子“铲起”白饭,但在公共场合吃饭时,则不应该这么做。 “在正式的西餐礼仪中,我们要用刀子将米饭推到叉子背面上,叉子的背面顶端处,才能将米饭舀起,优雅地放进嘴里,而米粒也不会从叉子的缝隙中掉落。” 她也表示,在用餐结束后,公众可以将刀叉放在4点钟或6点钟方向,让侍应生来收走餐具。 这名在抖音上拥有26万名粉丝的礼仪师在分享这个餐桌礼仪后,遭不少亚洲人呛声,认为露西对亚洲人吃米饭缺欠了解。 网民说,露西是经典的“西方人教东方人如何吃东方人的食物”。 总结而言,批评的声音似乎盖过“认同的言论”,不少来自亚洲的网友留言表示“装模作样!”、“在亚洲,除了刀叉,还可以使用筷子和汤匙,不需要那么拘束”、“换个餐具不就好了?”、“这样吃饭好累!”、“这样吃一点都没有比较优雅好吗,反而还很好笑。” 在这个视频在亚洲引起强烈反弹 ,相信未免引发更多争议,最终Lucy Challenger将影片从TikTok平台上删除下架。
Topic image

职场中年悟出的6大真理 看透别说透!

当你在职场混迹多年,人到中年时必定对职场有所感悟,正所谓职场就是战场,当中6大职场真理极残酷,但却非常的写实。 以下资深职场人的6大职场真理,看透了也别说透,内心知道就好: 1 谈条件讲能力 职场小白或许不明白,但资深职场人一定看懂这个:想要和老板谈感情、谈条件,首先先要有一定的工作能力,没有一位老板是不喜欢业绩好、能力高,能给自己带来效益的员工的。 当自己什么都没有,也无法给企业带来多大的收益时,就谦虚一点,别跟老板谈什么条件,没用! 2、珍惜“挑剔”你的上司 不要以为上司对你诸多挑剔,就是他有问题,其实,对自己要求高、爱挑剔自己毛病的领导或许是你的“福气”。千万不要记恨和埋怨,相反,要珍惜领导对自己的“挑剔”,只有对你有要求,才表明领导对你有所期待,你才能在这种鞭策下进步更大。 3、不用八卦是非换人脉 把自己的精力和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工作上,不要人云亦云,把精力浪费在八卦、闲聊上。给人带来一种不务正业、不可靠的印象。只有集中精力工作,才能给领导留下好印象,同事们留下好口碑。 4、与其依附不如自己强大 想要依附别人,躲在大树底下好乘凉,不如打造自己,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 当你混了职场几年,你一定会深刻了解到,没一棵树是可以永远为你遮风挡雨的,高层不断更迭、领导不断换届,今天能当你的避风港,明天或许连自己都难保。只有自己强大,才能真正保护自己,别人也会来依附你。 5、没有永远的天之骄子 在别人落难时,切记不要嘲笑、讥讽,落井下石,因为风水会轮流转。 今天别人落魄你得意,或许哪一天就是你落魄潦倒了;所以,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或许关键时刻别人念及你的好,还会拉你一把。做人做事,真的不要太绝。 6、学无止境不进则退 无论自己身在什么处境,一定不能忽视学习的重要性。 职场也一样,活到老还是得学到老,在职场上一旦你停止脚步,就会有许多人从你身边赶超过去,而机会,往往只眷顾有准备的人。 不要取得一点小成就就得意忘形,自满使人落后。如果不想被淘汰,那你永远都要保持学习力。 (文章转载自《搜狐》)
Topic image

绿叶蔬菜不建议预先煮好?日式冷便当三文治较卫生?准备便当需知事项

疫情期间,不少上班族会自制便当带回公司,午餐时间以微波炉翻热食用;而妈妈们也会提前准备孩子的便当,带到学校吃,但部分食材如菜心和菠菜等,有机会因隔夜后进食、加热等原因,有损食物安全,从而影响健康。 带便当该如何可吃得健康,什么食材适宜用便当,来了解准备时便当须注意的事项! 便当食材需注意事项: 1.准备完全煮熟的食物 便当的食材最好准备一些已经完全煮熟的食物,避免食物在储存的过程中因滋生细菌而变坏。 未煮熟的食物在摄氏四至六十度的环境中,容易滋生细菌 微波炉翻热食物的过程中,未必能够将细菌完全杀死 如果带饭的食物中有白切鸡等未完全煮熟的食物,由出门上班到午间翻热的一段时间内,有可能已滋生细菌,构成食物安全的风险,或会出现食物中毒。 2.绿叶蔬菜的硝酸盐含量高,不建议在前一晚预先煮好 不少食物都含有硝酸盐,这些食物一经煮熟并存放一段时间,容易滋生细菌,而酵素会令硝酸盐转化成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是一种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化学物质,因此硝酸盐含量偏高的绿叶蔬菜,例如菠菜、菜心等,并不适合在前一晚煮好 最好选择西兰花、椰菜花、翠玉瓜、青瓜等硝酸盐含量较低的蔬菜。 香肠、火腿等加工食物一般都会加入硝酸盐作防腐用途,同样有机会在储存的过程中出现亚硝酸盐材。 如果食材中必须备有绿叶蔬菜,可以在早一日烹调前先用热水稍灼,之后才炒菜。 这是由于硝酸盐可溶于水,在清洗和灼菜过程可以去除大部分硝酸盐,冀能在储存时减少产生亚硝酸盐,惟建议便当应尽量避免选择绿叶蔬菜。 3.建议可多选含脂溶性维他命的蔬菜 含丰富类胡萝卜素的南瓜、红萝卜等橙黄色类蔬菜,因为脂溶性维他命不会因翻热而严重流失。 至于维他命B、C等水溶性维他命,则会因高温而被破坏,亦会随着灼菜过程从水中流失。   4.日式冷便当、三文治等冻食时便当选择 这类不需要加热,但亦可能有隐藏的食物安全风险。 如果便当中的菜式水分较多,很容易会滋生细菌 日式的料理方法,部分肉类未必会完全煮熟,较容易滋生沙门氏菌、金黄葡萄球菌等细菌。 三文治、寿司等冻食则不建议在前一晚准备,以免进食后有机会引致腹泻,甚至食物中毒。 若计划制作三文治等冻食作午餐时,应该在进食当日准备,并选择全熟的肉类、水分少的食材,尽量不要将食物留隔夜,以免有食物安全风险。 准备便当注意事项: 在准备便当的食物时,须注意以下事情,以免产生食物安全风险: 用于带饭的食材,如果与前一晚的晚餐一同准备,最好在进食前预留带饭的分量。 避免在完成晚餐后,才留起吃剩的饭菜带饭,因为吃过的饭菜可能沾有口水,沾有口水的饭菜在存放的过程中有机会滋生细菌。 煮好的饭盒餸菜不应立刻放入冰箱,但同时亦不宜在室温中存放太长时间 最理想是在室温存放不超过三十分钟,放凉后将饭盒放进摄氏四度以下的雪柜中冷藏,待隔日上班前才取出, 上班途中,应将饭盒放在保温袋中,以免途中于室温停留过久,令食物变坏。 使用微波炉翻热便当需注意: 应以盖子或保鲜纸覆盖食物,确保微波炉的温度设定在摄氏七十五度以上(高温),并加热约三分钟至有热气释出,方可确保杀死食物中的细菌。 如果担心食物在加热后会太干,可以在加热前先洒一点水在食物上,加热后就不会令食物太干,亦可以确保食物均匀地受热。     (报导整理自《巴士的报》/图取网络)
Topic image

口罩解锁功能仅支持iPhone 12及13系列 网民:11系列用户集体哭晕

苹果为用户推出iOS / iPadOS 15.4正式版更新,其中最重磅的更新就是戴口罩使用面容ID! 在升级至iOS 15.4后,进入系统设置选择“面容ID与密码”,开启“戴口罩使用面容ID”开关,根据提示进行面容ID录入,完成后就能戴着口罩解锁iPhone了,需要注意的是,设置过程中无需佩戴口罩。 另外,戴眼镜的用户还可选择“戴上眼镜”录入面容ID,完成后戴口罩的同时戴眼镜,也不影响面容ID。 不少用户体验之后,直呼面容ID确实好用,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不过,目前该功能仅支持iPhone 12及iPhone 13系列机型,虽然iPhone X、iPhone XR、iPhone 11等机型同样采用了面容识别技术,但暂不支持“口罩解锁”功能。 除却面容ID,本次更新的其他主要内容还包括: 表情符号:表情符号键盘中现新增表情、手势和家居用品等表情符号;握手表情符号可为每只手单独选择肤色。 Siri:在iPhone XS、 iPhone XR、iPhone 11或后续机型上,Siri可在离线时提供时间和日期信息。 FaceTime通话:可直接从支持的 App 发起同播共享会话。 疫苗接种卡:“健康”支持欧盟数字新冠肺炎证明,可让您下载并储存可验证的 COVID-19 疫苗接种记录、检测结果和康复记录,Apple 钱包中的COVID-19疫苗接种卡现支持欧盟新冠肺炎证明格式。 “SOS 紧急联络”设置已改为所有用户均可使用“按住进行呼叫”;“SOS 紧急联络”设置中仍提供“按 5 次进行呼叫”选项 “放大器”中的特写功能使用 iPhone 13 Pro 和 iPhone 13 Pro Max 上的超广角相机,助您看清微小物体 “播客” App 新增单集筛选条件,可按季、已播放、未播放、已存储或已下载来筛选单集 可从“设置”管理 iCloud 自定电子邮件域 可使用键盘相机将文本添加到“备忘录”和“提醒事项”   此外,苹果还为iPhone修复了以下Bug: 键盘可能会在键入的数字间插入句号 照片和视频可能不会同步到iCloud照片图库 “朗读屏幕”辅助功能在“图书”App中使用时可能会意外退出 在“控制中心”中关闭“实时收听”可能无法将其关闭。     (文章摘自《快科技》/《新浪》)
Topic image

斜坡地面隆起? 门窗首次卡住? 或是土崩先兆! 来学如何检查及防范!

安邦武吉柏迈2花园昨日傍晚时分发生土崩,造成4死1伤悲剧!为避免悲剧再发生,我们来了解土崩先兆及防范措施。 在发生土崩前,或出现种种迹象了,但人们可能不以为意;从今起,大家可多加留意周围的环境,尤其居住在山坡或斜坡区的民众要更为谨慎,而雨季更导致土地结构变得松软,进而引发土崩! 土崩迹象 斜坡上或周围地区: 1.斜坡或挡土墙底部地面隆起   2.斜坡出现水渗透地面情况   3.有水迹从斜坡底部流出   4.篱笆、挡土墙、电线杆或树木无故倾斜或移动   5. 斜坡出现裂痕   6.水管爆裂   住家周围: 1.房子、建筑物和其他结构的地面或地基出现裂痕   2.斜坡结构从原本位置移开   3.门窗首次发生贴紧或卡住情况   4.斜坡或挡土墙的底部地面隆起 邻里附近地面 1.路基凹陷或下沉   2.泥土移动或轻微土崩   3.地面或铺砌位出现渐形成和扩大的裂缝   4.墙、走道或楼梯开始歪离建筑物   **温馨提醒:若怀疑周围环境出现土崩先兆,可立即向地方当局或公共工程局(JKR)投报,要求有关当局检查现场,在必要时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 发生土崩应该怎么办? 尽快逃离事故现场,若不及逃走,离开土崩侵袭或泥石流的方向乃是上策。 可参考地震的逃生方法,寻找坚固的结构,如桌子底下作为庇护,宜卷曲成圆球状和保护头部 不要选择滑坡的上坡或下坡作为避灾场地,也不要靠近墙壁,因恐土地移动导致墙壁崩塌 万一不幸遭土崩掩埋,可发出声音,或用东西敲打地面、墙壁等,让拯救人员发现所在位置。 拯救人员一般会从门口和楼梯附近的区域开始搜救,因发生灾难时,人们普遍会往这些方向逃   在山路开车时遇土崩怎么办? 若在马路上发现有小石子和泥土、土地渗水,甚至有树木倒下,最好就是掉头,不要再往前行驶,以免陷入危险之中。       (报导整理自《中国报》/《星洲日报》/JKR)  
Topic image

月入过万并不易 勿盲目投身自由业!先梳理本身动机及优势

每当提及自由业时,不少人都会投以羡慕目光,越是不了解自由业的人越向往,网络上一边旅行一边赚钱,轻轻松松月入过万的信息,让很多人对于自由职业产生片面、甚至错误的认知。 厘清自由业误区: 1. 自由业 ≠ 创业 若抱着目前工作太累,想要辞职当自由业做老板的心态,那么大可不必 若按照难易程度或承受的压力来排序,打工是最简单的状态,其次是自由业,创业看起来有掌控权,其实是最难。 自由业仍然是打工人,不过合作的方式更灵活,比如按照项目或是作品来结算,自由职业者的收益主要取决于作品完成度和工作能力。 这时候不会存在带薪摸鱼的情况,所有摸的鱼浪费的都是自己的时间。 从雇主的角度,自由业者如果想保持长期合作,基本上不会在作品上滥竽充数,一旦作品达不到标准,合作关系可以立即解除。 自由业者也深知,要在不稳定的大环境下生存,必须有稳定的客源,想要在某个行业内扎根,必须不断积累能拿得出手的作品,作为谈到更多优质合作的敲门砖。 所以打工人或许还会在工作上偷个懒,糊弄就过去了,而自由业者基本上都会认真对待,这对于能力的提升也是比较有帮助的。 2. 不是人人都适合做自由职业 追求安稳的生活状态,房贷压力大,上有老下有小,且目前工作比较稳定也足以支撑的情况,那就别折腾,顶多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做一些副业,赚些零花钱就可以了。 心理素质弱,容易因外界评判就自我怀疑的人,也不适合自由职业。 很多人可能以为自由业不用上班,避免了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带来的难题,这个理解既对也不对。除了非常机械型的工作,大部分自由业是需要有自我销售的意识和能力的,虽然可能不需要和同事沟通了,但还需要和客户沟通,对方不满意就是不满意,也不会考虑如何以让你更舒服的方式接受 若长着一颗玻璃心,不能接受否定,或是因为一时的否定就陷入内耗都是不适合的。 怕辛苦和不够自律的人,做不了自由职业。 自由业的自由是相对的,不必朝九晚六,你可以选择早上六时开工,或是晚上十一时赶工,但一定要有适合自己的节奏,有强烈的 deadline 意识。 3. 自由业的收入千差万别,月入过万并不容易 自由业的收入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自由业者的专业技能,即可提供哪些领域的服务。 这和普通劳动市场是一样的,相对来说偏技术类的岗位收入,会比文职类的岗位高,而如果是机械型的工作,不仅会占据大量时间,收入也不会太高。 其次是技能水平,在于专业能力在整个领域中处于什么段位。 比如同样是自由撰稿写文章,有些人的文章可以几千块一篇,有些人只能两三百。水平更高的人当然更能接触到优质的资源和需求,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这也是自由职业者都渴望达到的状态,否则只能靠比较零散的短期或单次合作,收入会非常不稳定,也会影响整个人的状态。 工作时间 自由业是没有劳动关系,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同时向多个雇主提供服务,做得越多,收益越高。 如果想快速存钱实现财富自由,就可以前期拼一点,如果更想维持较自由的时间,也可以在赚够生活成本之后就不工作,或者选择阶段性工作。 对雇主而言,聘请自由业的一个很重要的考虑就是降低成本;全职工作月入过万尚且不易,更何况自由职业? 总结: 千万不要盲目做决定,先客观衡量自身情况,梳理想要做自由业的动机和本身的优势,审慎而行。     (报导摘自《AHA时刻》微博)